本报讯天气渐暖,不少市民已开始将冬季衣物送往洗衣店,但不同面料对洗涤有着不同要求,如采用了错误的洗涤方式很可能对衣物造成损伤,区消保委近日就接到数起此类投诉。
去年末,消费者匡女士在外地某服装店购买了一件磨光猪皮时装。前不久,匡女士将衣服送到某洗衣连锁店干洗后,发现衣服装饰部位的皮草缩水、褪色。匡女士认为洗衣店没有按照洗涤说明操作,应当为此负责,要求店家赔偿衣服并加倍退还洗衣费。而洗衣店则解释称,店员采用的洗衣方法是正确的。匡女士不能接受洗衣店的处理方法,于是诉至区消保委。
经过区消保委受理人员调解,发现该衣服的洗衣标识上只有外语,而消费者与洗衣店店员都看不懂标签上的内容,匡女士误以为可以干洗,洗衣店按照消费者的要求进行洗涤,遂造成衣服损坏。
为明确责任,区消保委开具了皮衣洗涤检测书,经有关部门检测结果为:洗涤正确。在区消保委介入调解后,店家表示尽管检测证明已明确责任不在己方,但仍愿意退还部分洗衣款。匡女士最终接受了经营者的处理方案。
区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及洗衣企业,在衣服清洗时应认真查看服装的洗涤标识,区别手工清洗、不宜用洗衣机洗、只能干洗等事项,否则可能引起衣服损坏、变形等后果,从而缩短衣服的使用寿命。
服装生产厂商也应从方便广大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洗衣标识做到符合规定且简明易懂,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