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接种本身并不会降低人体对疫苗的应答效果。但推迟期间人体可能没有足够的免疫力,会增加患病风险。”黑龙江省疾控中心计划免疫所副所长闫滨表示,预防接种应当尽量按照预约日期进行,遇到特殊情况可以推迟,但不能提前,提前会影响接种效果。推迟接种的期限并无限制,不必因推迟将之前接种的剂次重新接种一遍。
疾控专家认为,家长还需要注意正确理解年龄。如果某疫苗规定是2月龄接种,那么在3月龄之前接种都是正常接种。从满2月龄当天到满3月龄那天之前,有30天左右的缓冲时间,在此期间接种并不算推迟。世界卫生组织同时认为,咳嗽、流鼻涕和轻度发热并不是预防接种的禁忌。
过敏体质儿童家长应在儿童接种疫苗的前后注意三大细节,以确保接种安全有效。“在接种时,家长首先应当向接种人员如实告知孩子的身体情况。”闫滨表示,一般情况下,真正因疫苗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较为罕见。
专家表示,在接种过程后的30分钟内,家长应让孩子留在接种地点进行观察。由疫苗引起的过敏性反应发生的速度很快,一般情况下在接种后十几分钟后就会发生。按照我国规定,接种点的医生要求准备一些应急药品,家长一定要密切注意接种后儿童的反应。此外,在接种结束回家期间,家长应当对过敏体质儿童加强观察。一旦有过敏表现,及时与接种人员联系确认的同时,还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对症治疗。对于接种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患儿,一般应避免再次接种相同的疫苗。 ■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