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概况
园区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入驻企业700余家,95%为科技企业,就业人员1.2万人。
■“大学科技园与一般高新技术区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大学科技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力资源作后盾。”
■最近一年里,园区共为36家科技企业“牵线搭桥”1.73亿元,为21家科技型小企业办理信用贷款,总批复额2330万元,发放贷款1650万元。
■记者 周琳 毛信慧 张维维 文/摄
本报讯 7月16日,记者在位于复旦科技园大厦20楼的“美琦浦悦”公司看到,工作人员正在IPTV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前,精心调试延吉新村街道智慧社区界面。在宽大的电视屏幕上,只见“高温橙色预警”、“社区信息”、“便民地图”、“名医导航”、“老年关爱”、“延吉菜价”等信息分类清晰,需要了解的内容,在遥控器上动动拇指就可实现快速查询。
“这是公司紧抓‘三网融合’机遇,开展电信、广电、互联网跨界合作,实现智慧服务进千家万户的一个新平台。”美琦浦悦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徐剑告诉记者,目前杨浦区已有45万居民享受到了这一服务,年内IPTV视频网络业务将覆盖到全市2000多个社区。
园区大力扶持 企业快速成长
“美琦浦悦”是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复旦科技园)精心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拥有多项网络通讯领域软件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在美国成功申请专利,并获得多项中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2011年10月入驻复旦科技园,企业领军人为中组部“千人计划”人才逯利军先生。
“美琦浦悦”把发展定位为“代表行业领先水平、专业化、高成长的高科技公司”。从入驻复旦科技园之初的60多名员工,到目前的100多名,“美琦浦悦”发展壮大的不仅是队伍,多项业务也相继在杨浦这片创业热土上“开花”:从全球第一款端到端的IPTV业务质量监测与服务保障系统(iSA),到全球领先的IPTV业务综合监管平台(iMON),再到信息化时代的智慧社区平台,乃至服务城市化进程的智慧城市平台,“美琦浦悦”每上一个台阶,都引领着行业的前沿发展方向。
在复旦科技园内,“美琦浦悦”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由于公司一半以上人才精力投入于技术研发,产品占据行业领先地位,在国内经济发展放缓的大环境下,“美琦浦悦”经营业绩一年一个台阶扶摇直上,2012年全年营业额突破亿元大关,创利润5000多万元。“美琦浦悦”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国家的科技产业政策,得益于科技园区的大力扶持,也得益于杨浦坚持走“三区联动、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公司负责人表示,“美琦浦悦”的成长离不开区委、区政府优惠政策扶持,园区也经常牵头组织区内企业抱团作战,完成项目合作和推广,贴心的服务为企业发展道路扫清了很多障碍。如在区委组织部海外人才窗口引荐下落户复旦科技园;在园区协助下,“美琦浦悦”在杨浦的注册、场地装修等都非常顺利,得到“鼎元资金”、“3310创业计划”项目的支持;公司目前已成为智慧城市研究院会员单位,与复旦、同济、清华等知名高校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促进专利的市场化进程,也确保了公司保持高增长的发展后劲。
立足复旦科技园平台,“美琦浦悦”的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
企业缺少资金 园区做“红娘”
近年来,复旦科技园依托复旦大学和杨浦区政府,致力于协同创新、集成创新,结合自身积累的基础条件,促进园区创新要素从较为分散逐步向汇聚、融合方向转变。目前,园区已建成具有孵化、研发、产业等功能的场所约16万平方米,入驻企业700余家,95%为科技企业,其中有5家上市公司,3家PRE IPO,园区企业累计获得知识产权授权数10000多项,就业人员1.2万人。
在上海复旦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凤根宝看来,大学科技园与一般高新技术区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力资源作后盾。大学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使科技园成为科技成果向科技胚胎企业转化的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的创新作用是大学与园内企业、研发机构、社会企业之间交互振荡的放大作用。”
通过建立大学与科技园紧密的互动机制,园区致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解决方案。复旦大学在将大学的综合资源向园区延伸的同时,将技术转移中心向科技园延伸,企业通过大学了解世界科技的最新动态和大学的最新思想、最新成果和最新方法,孕育出新的创新思想,产生出许多具有市场价值的高科技产品。
从简单的园区企业服务者转型为科技创新与创业环境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是复旦科技园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学科技园是平台,园区环境是否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是否有利于科技企业发展,考验着园区对综合资源的整合能力。”园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初创期到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缺少资金,园区就牵线搭桥做“红娘”。以市场为导向,园区协同各级政府金融机构、银行、园区企业,深入开展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提高服务的成功率和覆盖面。完善企业成长数据库,取得企业成长的第一信息;与银行加强互动,设计更多的适合中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所需的金融产品,扩大金融产品池的内容;成立专门的平台公司,如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服务公司,作为科技园公司的子公司,专门化、专业化、专人化地开展科技金融服务。此外,园区还有一支包括技术、财务、法律、管理等方面的专家队伍,配合金融机构为企业运营提供贷前、贷中、贷后跟踪服务和管查。
最近一年,园区共为36家科技企业“牵线搭桥”1.73亿元,为21家科技型小企业办理信用贷款,总批复额2330万元,发放贷款1650万元,近三年帮助园区企业直接股权融资(不包括IPO)1.6亿元。
形成研发-中试-产业化空间链
“今后园区工作重点还将由‘企业推荐’向下一步的‘贷中、贷后管理’转移,我们计划通过整个周期的探索,逐步完善‘小批量无抵押信用贷’的服务流程,使服务流程的环节清晰、职责方明确,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园区一位负责人说。
除了在杨浦发展,科技园还实施对外辐射战略,在海门创建分园。分园首期占地200亩,主体建筑建设已启动,预计2013年底结构封顶,将为入园企业提供一个后方平台,最终形成研发-中试-产业化的物理空间链。其中,“美琦浦悦”在推进IPTV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建设项目的同时,“SDN”云管理平台等技术、新业务也在研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