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生·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渐行渐远的“穷街”

  ■记者  周琳 

  本报讯久旱逢甘霖,是人生一大快事。7月20日晚,在连续多日高温灸烤之后,刚刚经历了午后一场及时雨的定海路街道152街坊居民,翘首期盼更令人神清气爽的一幕:D块征收基地二次征询签约率冲刺85%关口。 

  当晚七时,这一幕如期而至。当街道干部和基地负责人在进度表上换上“968产”、“85%征询同意率”的红牌时,现场瞬间响起掌声和欢呼声。 

  这一时刻,将被载入杨浦的发展史册:D块征收基地的签约生效,不仅使全区1-6月完成旧改征收2700户,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要求,而且标志着整个152街坊的旧区改造进入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 

  搬离“穷街”:居民日思夜盼 

  上世纪八十年代,定海路街道152街坊曾因沪上知名女作家程乃珊以此为原型创作的一部小说《穷街》而闻名于世。 

  随后,这部小说被搬上了荧屏,拍摄地点选在爱国二村,真实地反映了棚户区居民的底层生活。在电影红遍大江南北后,“穷街”也成了二级以下旧里棚户地区的特有代名词。 

  在“穷街”这片占地面积近11.5万平方米的区域,曾经有5300多户居民生活居住。公助一村、民主一村、民主二村、爱国二村等四个旧里的老房子,基本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至今已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随着杨浦市政建设的发展,这片“穷街”与周围拔地而起的高楼形成鲜明的对比。 

  生活在旧里的居民们留恋“穷街”淳朴的民风、邻里间守望相助的生活氛围,然而,他们更想逃离这个无力改变现状的栖息之地:几代同堂在陋室划地而居、“吃喝拉撒睡”在一间房内解决的人家众多,“借天借地”的违章搭建比比皆是,排水设施简陋雨季内涝严重,通道狭窄随处可见“一线天”,居民穿行摩肩接踵,消防车、救护车更是“望路兴叹”。生活的种种不便和不如意,无不激发着居民群众离开老屋住新房的迫切愿望,要求旧改的呼声日益强烈。 

  倾听呼声:执政为民推旧改 

  旧里群众改善生活的殷切期盼,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2009年9月初,市领导韩正前往定海152、153街坊调研。看到居民们破旧杂乱的生活环境,他动情地表示:“老百姓还住这样的房子,我也于心不忍!”2012年12月底,市委书记韩正再次来杨浦调研,他强调:“改革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千万不要忘记,旧改是最大的民生!” 

  在今年的区“两会”召开期间,区委书记陈寅语重心长地告诫广大干部:“旧区改造是当前最重要的民生工作,杨浦的旧区中住着许多为共和国、为上海发展作出贡献的产业工人和他们的子女,要始终惦记他们,切实为他们办好实事。”6月28日,区委书记陈寅主持召开开放式区委常委会,就定海152街坊D块基地旧改征收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6月22日、7月11日,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诸葛宇杰深入基层,分别视察了定海路街道152街坊D块基地抽号选房工作和签约推进工作,并提出“杨浦梦、旧改梦”理念,为旧里群众描绘出美好的生活蓝图。 

  “穷街”的旧改征收,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短短三年内发生深刻的变化:2010年12月6日,153街坊第二次征询启动,在3个月的有奖期内,246产366户全部完成签约。 

  152街坊的四块基地,也如期推进。2011年6月,A块基地3个月签约期届满时,签约比例超过90%;B块基地签约期届满时签约比例达到95.69%;C块基地签约期届满时签约比例达到95.1%;D块基地在短短一个月内即签约968产,签约率达到85.58%,二次征询签约生效。 (下转第8版)

  (上接第1版)

  和谐征收:党建联建服务群众

  “穷街”旧改项目的顺利推进,除了坚持依法“阳光”征收、“一竿子到底”政策,还依托党建联建合力机制,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知民情、知诉求,谋定而后动。152街坊基地征收工作启动前,旧改指挥部多批次召集居委会干部、党员居民、楼组长等一线党员参加座谈会,对方案意见稿进行详细讲解,并听取民意、了解诉求,对集体签约奖设置在比例结构上作科学调整,使补偿方案的奖励结构更加合理,扩大基地集体奖受益面。

  方案确定后,街道、居委会干部推

  进小组进街入户,坚持把旧改政策讲清、讲透、讲明,重点针对家庭人员结构复杂、矛盾突出的特殊情况,及时掌握居民诉求、搭建矛盾化解“平台”,做到“共有产”家庭等特殊情况早分析、早协调、早解决,使矛盾化解“前置”,为基地签约打下良好的基础。

  152街坊D块基地涉及区属单位21家、其中区属单位职工73人,占基地总数的6.2%。从6月17日该基地居民预签约开始,区公安分局、区卫计委、区教育局等有关区属单位领导深入基地一线,通过搭建平台或面对面做所属单位职工签约思想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统一执行征收,没有政策倾斜和照顾,89%的区属职工带头正式签约。

  党建联建机制还吸引社会组织

  参与征收,通过派驻基地的律师和社区法律工作者,厘清家庭成员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参与“共有产家庭”矛盾化解。D块基地私房所占比例为总产数的81.52%,是实施“新政”以来全区私房比例最高的旧改基地,共有产有412产。基地的律师和法律志愿者通过“四位一体平台”(街道、居委会干部,征收事务所工作人员等),积极调解居民家庭矛盾,累计出具矛盾纠纷调解协议55份,促进签约108产,使基地签约有序推进。

  如今,定海152街坊四块基地全部生效,蜗居“穷街”的居民们共享杨浦发展红利,扬眉吐气拥抱新的生活。而不久的将来,这处曾经闻名全国的“穷街”,将消失在城市的日新月异发展变化中,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特刊·科技园区在杨浦
   第05版:评论
   第06版:时尚·悦读
   第07版:五角场·校园专版
   第08版:民生·社会
以低价吸引客户,假搬场真敲诈
图片新闻
“七彩爱心课堂”让暑假更精彩
控江:推进为老服务场所建设
渐行渐远的“穷街”
遗失声明
图片新闻
杨浦区部分菜市场主要蔬菜品种周平均价格信息专项公布
杨浦时报民生·社会08渐行渐远的“穷街” 2013-07-30 2 2013年07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