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欣赏,人们自然地会联想到书法、绘画,很难与中外美食相联。然而,笔者却有幸欣赏到了中外美食现场制作艺术秀。如若不信,请君听我娓娓道来。
最负盛名的山西刀削面。山西人爱吃面,世人皆知。又因面食花样多、品质高、技艺精,故民间又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之说。在众多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面食中,最富盛名的要数刀削面了。
具有“面条如柳叶,筋骨有嚼头,浇头鲜香有营养”之特点的刀削面,其制作也堪称天下一绝。只见面点师迅速将面粉倒在案板上扒个坑,渐次倒入加盐的冷水,拌和揉匀,直至面团表面光滑细腻,然后放入盆内,覆盖湿布略饧片刻。再揉光滑,搓成后头粗大,前半截略细的圆柱面团,右手拿着弧形削面弯刀,对着汤锅,嚓、嚓、嚓、地从里往外削,削出的面片一叶连着一叶,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完美的弧线,面叶落入汤锅,汤在锅里滚,面在汤里翻,又如银鱼戏水,煞是好看。
我不禁吟起民间的顺口溜:“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据说刀削面的高手每分钟能削一百十八刀,每小时可削50斤面粉的湿面团,而且每个面叶的长度均为六寸。削面师傅所谓精彩表演,让人们享受到了一个新奇的视觉盛宴。点心师看似轻松自如的绝活,却是源于他们按照“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端平,手眼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扁条,弯刀是三棱”的要诀千锤百炼出来的,可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巧夺天工的兰州拉面。兰州牛肉拉面具有“筋、韧、滑、嫩,面下锅内,随着水转,随拉随钩,随下随捞”之特点。牛肉甘温、有安中益气、养脾胃之补性;另外香菜、蒜苗、葱花也都含有各种维生素。这种“热食、多汤、菜肉面自然混合”为一体的“兰州拉面”,不仅给人留下深刻的“西北风味”之口感,而且还可以欣赏身怀绝技的拉面师傅拉出的“金丝万缕”的精彩操作过程。
在兰州面馆见到的那案板上有一大块面团,案前有两人,年轻的把粗加工关,挥刀切下一小块,切成长条,手捏两端拉至半空,忽用力一甩,“啪”的一声,弹及案面,端粗中细,两端合并,似麻花般纹成一股,再用手捏两端,拉长、再弹、反复数次,然后传给另一位师傅。他负责精加工,虽只占案板一角,仍是拉、弹数次,但每拉一次便伸出手指分开一股,越分越细,只听“嘿”的一声,面团细匀如丝。据观察,三两面团经拉面师傅那几根白鹤亮翅般的拉面技巧操作,仅在几秒钟之内,就变成128根“一窝丝”。“一窝丝”仅仅是拉面绝技中拉出的面条中的一种,还可以拉出面似玉带的“大宽”、晶莹剔透的“二宽”、“韭叶”,越嚼越香的“荞麦楞”等品种。可见,兰州拉面师傅一旦练就一手绝活简直可与魔术师一比高低,真是让食客既饱口福,有饱眼福。
薄如蝉翼的印度飞饼。笔者同餐饮界朋友一起前往印度餐厅。一进餐厅,便被印度厨师飞饼的绝活和高超的技艺所吸引。只见那印度厨师当众拉伸拽甩,最后将一团油面用双手甩;越甩越薄,再飞过头顶,越甩越薄如蝉翼,然后包入鸡蛋、肉糜、葱花、酱料等各种原料,折叠再折叠、甩上飞烫的铁板,由另一名师傅烙制,功到自然成。飞饼落台,盛装在豪华精巧的器皿内,香味扑鼻。
相传印度飞饼起源印度首都新德里附近的孟加拉湾大脉,当地居民以营养丰富的炼乳、淡奶、咖喱、椰浆、黄油为主要原料、摸索出风味独特,制作工艺奇特的印度飞饼。又有一说:印度飞饼真正的发源地来源于东南亚和香港,很可能因摆摊卖此类煎烤小吃的常以谋生的印度移民而得名。印度飞饼不管源自何方,因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内含多种精心调制的馅料等特点,深受申城食客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