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20日上午,区政协经济和科技委员会组织委员视察本区科技园区产业发展情况。委员们实地视察了上海体育大学国家科技园和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听取科技园区办通报情况并进行座谈,建议在招商引资同时要充分关注科技园区已入驻企业的成长情况,让做大做强的企业“扎根”杨浦。
据悉,杨浦区域内现已建立14家科技园,其中国家大学科技园7家,占上海市的53.8%,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3家(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复旦科技园创业中心和同济科技园创业中心),国家级软件园1家(复旦软件园)。截至今年6月,科技园区户管企业数8443家,其中产税企业3545家。根据区发改委统计,科技园区今年1-7月实现区级税收3.22亿元,同比增长14.5%,由于受经济下行压力和“营改增”等因素的影响,增长趋势有所放缓。
今年前7个月,本区科技园区新引进企业662户,完成年度计划的101.85%,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和5000万元以上的分别为32户和12户;新增注册资金19.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7.10%。有政协委员表示,从以上数据对比来看,反映出引进企业多、小、散的问题。科技园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杨浦的科技园区建设发展也存在数量偏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影响了园区的产业集中和规模品牌效应;另外,由于区域内土地资源有限,再加上地价高昂,也制约了园区的载体建设和规模化发展;同时,科技园区还是以中小型、知识型和服务型企业为主,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数量还较少。
针对这些问题,政协委员建议,科技园区发展到目前这一阶段,后续如何把园区的资源发挥好应有战略上的思考。科技园区产业发展要利用好进入与退出机制,大胆地运用市场化管理手段,实现优胜劣汰,为优质园区的发展腾出发展空间。招商引资固然重要,但更需关注“存量”企业,把企业“养大”才是关键,建议作为考量的指标体系设计,可以更多地能着眼于企业壮大、发展情况,强化对企业孵化、培育功能,让带着深刻杨浦“烙印”的企业,留在杨浦,为杨浦的创新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