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健康状况变化后过于焦虑,往往让孩子过度治疗、重复治疗。有的孩子只是普通感冒,家长就带着他看了3位医生,先后服用5种药物,这种情况对孩子是不利的。”崔玉涛说。
此外,究竟选择什么标准判断孩子的健康状况,也是很多家长容易走入的误区之一。崔玉涛说,很多时候,不少家长不是按照科学的标准来判断,而是习惯形成“邻家孩子更健康”的错误心态,“以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比别人的孩子长得更快、更胖,是不是更容易夜哭等为标准,带着孩子来求医、问诊,其实孩子的身体并没有问题。”
很多家长在养育儿童的过程中,还容易犯下“更相信营养剂却不相信营养”的错误。崔玉涛说,当下市场上充斥着各类针对儿童的营养补充用品,但实际上多数时候孩子并不需要通过这些营养剂来补充营养,“在补充营养剂的同时,补充的不仅是营养,也很容易摄入各种防腐剂,这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好事。”
年轻父母和老一辈人共同抚育幼儿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在崔玉涛看来,“学习现代知识的是年轻父母,真正带孩子的却是爷爷奶奶”导致的观念冲突与儿童医学科普常识困境,是很多问题与误区的重要“诱因”。“很多家长带孩子来看病,却说不清楚孩子平常怎么吃、怎么睡,也说不清楚孩子的病情变化。我真切地体会到,中国年轻的家长们最需要的,就是真实、不受任何利益干扰、符合国情的儿童医学知识科普。”■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