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呈现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的大型展览“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拉开序幕,该展览以视觉艺术的展示为主线索,结合对文学、电影、戏剧、音乐等主要平行文化、亚文化邻域的梳理,串联起中国当代艺术发展30年的清晰脉络,用诚恳而理性的口吻叙述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转变。
本次展览分主题展和特别项目两大部分,主题展由5个分支单元构成,分别是“具体的人”、“内心世界”、“身体语言”、“社会形象”和“未来生存”;3个特别项目为“大芬肖像”、“30年小事记”和“艺文中国”;参展艺术家为115人(组),作品数量将在300件/组左右。展览只在上海一站展出,至11月10日结束,展览结束后,诸多天价的当代艺术展品将“各回各家”。
肖像,是视觉艺术中的一个专门领域,是人类专注于自身形象和个性表现的艺术种类,也是这个展览的核心内容。所谓“时代肖像”指的是代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形象,可以是群像,也可以是个体的形象,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表现、象征的。这个“时代”指的是19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的时代,是当代艺术破茧而出,在曲折前行中不断成长壮大的30余年。
自1970年代末期以来,经历风雨的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而这30年的发展也正体现了整个国家和广大人民所经历的巨大转变。无论是从国家整体的经济和文化,还是从人们内心对自己的认知和对社会的介入,都可以从这些年来艺术家的作品中得以映射。故展览希望以广义的“肖像”作为切入点,对肖像的定义相对宽泛,不仅涵盖头像、半身像和全身肖像的传统概念,也包含了人体的局部与指涉人物的象征符号,把能够提示和映射人物的视觉图像一并网罗,多元地展现出“肖像”在不同层面上的含义,进而提供给观众全方位解读的可能性。
这次大展的作品主要借自国内机构与藏家,汇集了陈丹青《泪水洒满丰收田》、罗中立《父亲》以及何多苓与艾轩合作的《第三代人》等经典之作,以及张晓刚尺幅最大的《大家庭》、刘小东的《十八罗汉》、喻红的《目击成长》、曾梵志的《面具系列》,还有众多当代名家的代表作,其中包括朱新建、李孝萱、刘庆和、李津、靳卫红等水墨名家的力作。
与传统的肖像画展不同,大展在画作之外还展示了雕塑与装置类作品,观众还可以看到张培力、宋冬、缪晓春等影像名家的新旧代表作,尤其是所展出的摄影作品中,还精心选择了张海儿、肖全、陆元敏和韩磊4位纪实摄影名家的代表作。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关于人的展览,这个展览可能带来的议题,正是关于人民、关于人性、关于人格、关于人生、关于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人世沧桑的,而浏览展览的过程应该是一次观看与思考的机遇,通过充满意义的艺术品,用全新的眼光观看世界,这就是艺术可以带给人们的生活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