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8月28日是凤城新村小学的返校日,也是给学生们发新书的日子。一早,五年级的小学生凌盼盼从班主任手里接过新学期的课本,除了一般的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课本,盼盼新学期还多了一本《小学生公共安全行为指南(高年级)》。
今年秋季开学,一门名为《公共安全行为指南》的课程将出现在本市中小学课程表上,帮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据悉,全市各区县将各有8所学校参与试点,到2015年实现全覆盖。
记者拿到《指南》后翻阅发现,该教材主要按“在路上”、“在学校”、“在家里”、“在社区”四大模块——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空间来归纳安排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内容。教材内容图文并茂,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便于老师、家长共同指导。在每一模块均包含一定的场景,涉及治安、交通、消防、自然灾害等相关内容。如小学高年级的“在路上”部分,有“放学即回家”、“安全乘车”、“安全乘电梯”、“注意雷电大风”、“机智摆脱坏人”和“施工现场隐患多”等。
凤城新村小学老师曹敏告诉记者,四册教材部分内容标题相似,但根据学生年龄不同,内容也就由浅入深,呈渐进性。例如,“交通安全”中,小学低年级主要是涉及过马路和乘私家车时的安全细节,小学高年级为乘坐公交车、轨道交通、电梯时的注意事项,初中增加了骑车安全以及遇到交通事故时应采取的处理办法,对高中阶段学生,则强调乘坐各类交通工具时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同时增加乘坐轮船、飞机时的自我保护和特别提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据悉,《公共安全行为指南》分必修年级与选修年级。小学一、四年级,初一、初二和高一年级必修,每学期必须安排至少8课时进行集中的安全教育规定主题活动;其余年级选修,每学期应安排不少于4课时的时间,进行学校选定的安全教育主题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