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载体促“创业带动就业”
五角场街道发挥辖区优势,打造“创业五角场”服务平台

  ■记者周琳

  2012年开始,本区推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为创建创业型城区夯实基础。一年多来,五角场街道发挥辖区内高校众多、拥有8个园区、创业资源丰富等优势,创新服务载体,以“创业五角场”服务平台、“创业苗圃”为抓手,联合各方资源,加快推进“创业带动就业”项目。

  “创业五角场”促资源共享

  五角场社区(街道)辖区共有杨科创、五高科、创智天地科技园、复旦科技园、财大科技园、云计算科技园、物联网科技园、教育服务园8个园区,另有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3310海外人才基地2个基地及1个街道经济园区,依托“8+2+1”园区、基地有利资源,通过成立“创业五角场”服务平台,分别签订《合作协议书》,进一步推进辖区扶持创业工作,拓展就业岗位。

  去年底,五角场社区(街道)在调研走访中发现,辖区内园区、基地许多企业对市、区、街道创业优惠政策知之不多。

  为此,街道把相关扶持创业政策、劳动用工、工伤理赔、居住证办理、社保办理、公租房申请等法规政策整合后,通过培训班、政策宣讲会等形式,输送到园区和基地相关企业,做好“为企服务”文章,提高了创业政策的覆盖面和有效性。此外,“创业五角场”服务平台还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对广大企业开放,通过“白领交友”、“午餐地图”、“追寻杨浦足迹,开启创业之旅”等服务,千方百计打造创业环境优化平台。

  在加强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五角场社区(街道)建立起联络员制度,健全完善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联用机制,依托杨浦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创业社会专业团队优势,整合街道经济园区招商服务资源,逐步形成“资源互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创业合作交流平台,也架起一座无形的“为企业找员工”、“为居民找岗位”桥梁。

  近期,“创业五角场”服务平台工作交流会在五角场社区举行,辖区内11家科技园区、创业基地及经济园区负责人互动交流“创业带动就业”相关内容。园区代表认为,“创业五角场”服务平台既降低了创业者初创期企业的运营成本,又丰富了园区服务的内容,还拓展了失业人员就业覆盖面,开创了“多赢”局面。

  “腾地方”筹建“创业苗圃”

  日前,位于四平路国权路路口的“创业孵化基地”项目正在公开招投标中,项目完工后,将孕育一批新生的小微企业,成为五角场街道培育的典型创业“孵化器”,吸纳失业人员在“家门口”就业。

  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计划投资80多万元筹建的“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占地400多平方米,从“五角场街道大学生留学人员创业基地”脱胎换骨而成,通过外迁十多家企业,腾出场地,为尚未办理工商注册的新生企业,提供3-6个月的“孵化期”,帮助企业主解决创业初期场地租用难题,其中对带动就业数量多的企业,给予租金、物业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倾斜。

  “扶上马后送一程”。正是出于这种理念,五角场社区不仅努力为初创企业提供场地,还通过区开业指导中心、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进行“一对一”全程跟踪的扶持指导。为验证扶持效果,又推出“微型创业新苗”专项培育活动,以表彰激励辖区内优秀的成功创业者,进一步营造“创业带动就业”浓厚氛围。

  上海勤咨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精心培育的“微型创业新苗”。去年,公司法人代表姜晓燕在区政府、街道相关创业政策宣传引导下,走上了自主创业道路。通过五角场社区创业专家团的全程跟踪指导,“勤咨”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业务量稳步提升,员工队伍初具规模也扩展到了20多名,不仅成功实现个人创业梦,还为社会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

  “映辉”、“秦华”、“冰格”、“鱼悦”……一个个新生企业,在五角场社区(街道)扶持下茁壮成长。从2012年1月至今年7月底,街道已实现帮创60家,带动就业250人。

  据悉,五角场社区(街道)今年计划投资百万元,通过加强“创业企业资源共享”、开展“创业苗圃选苗”等行动,扶持更多创业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快推进创业型社区建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平凉之窗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家园
   第06版:文苑
   第07版:城事·三区
   第08版:民生·社会
同济学生调查中美暑假大不同
创新载体促“创业带动就业”
图片新闻
听民意 老年活动室推迟装修
商品相关信息缺失应维权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7创新载体促“创业带动就业” 2013-08-29 2 2013年08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