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校长卞松泉获“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
一位“职业校长”的默默坚守

  ■记者 毛信慧

  本报讯 “管理学校要按教育规律办学,让师生和谐、快乐、科学地发展,要勤奋踏实,不能浮躁功利……”9月10日,在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的校长办公室内,卞松泉这样对记者描述他的治校理念。

  就在教师节前夕,这位小学校长获得了“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

  没有梦想就没有教育

  走进打一小学的门厅,一行银色的大字映入眼帘:“我们的梦想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格言的下方,是100多张学生的幸福笑脸。

  在打一小学,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人。很多学校邀请名人题写校名,以彰显学校的知名度。但很多人第一次看到打一小学校名题写者落款“滕王已”时,往往摸不着头脑:“这是谁?”名不见经传,因为他就是学校的小学生。卞松泉自有想法:“学校是孩子的,为什么不能由他们题写校名?”为了让更多孩子体验“主人翁”的荣耀,卞松泉20年前就开始请学生题写校名,校名题写者每5年更换一次,成为孩子们难忘的回忆。

  “我是一名职业校长”

  在采访中,卞松泉一再称呼自己为“职业校长”。

  从28岁起开始当校长,在卞松泉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有过多次机会可以离开教育岗位,但是经过权衡,每次他都选择了留下。“也许是对教育的兴趣和热爱,也许是我对教育难舍的情结,使我欲罢不能。”

  “可能有人把校长当官做,当了校长又想着提拔当局长,这是做不好校长的。”他说,校长对教育的担当就是办好学校,一名好校长就应该把学生教好,把老师带好,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

  关于学生的培养,卞松泉从做语文老师和班主任那天开始,就进行了很多努力。为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他带孩子到公园现场写作,在班级里创办了作文选刊《摇篮》,刊登学生的作文;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班里成立了小足球队,每个周日和学生一起在校园里踢球;为了培养学生对文化艺术的兴趣,在班里演剧,让学生表演身边故事。如今,“摇篮”已成为打一小学学校文化和学校课程的响亮名称。

  耐心播种静候开花

  “上海教育功臣”评选每5年一届、每届10人,卞松泉是本届唯一当选的小学校长。

  在领奖前,一件小事却令他颇费踌躇:主办方想让“功臣”们邀请当年的得意弟子、如今功成名就的人士献花。别人的学生中,有的当了院士,有的当了教授,但卞松泉1980年开始任教,最年长的学生也不到40岁。“他们是单位的骨干、发展势头初露端倪,但离‘成就’仍很远。”最终上台给卞松泉献花的是一位高二女生,她就是曾在张艺谋执导的“申博”宣传片中,演唱《茉莉花》的小女孩傅薪洁。

  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但也是离“成才”最远的一端。对此,卞松泉很淡然:“假如没有快乐童年,何来人生的辉煌明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下月八旬老人可免费办理遗嘱公证
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即时反馈
图片新闻
一位“职业校长”的默默坚守
青少年演绎红色经典小故事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一位“职业校长”的默默坚守 2013-09-12 2 2013年09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