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杨浦区公益性社会组织数量持续稳定增长,服务内容和组织形态日益丰富和多样,项目运作日渐成熟,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品牌项目。11月30日,公益行动在杨浦——杨浦区社会组织服务民生公益活动暨文艺展演在沪东工人文化宫举行,5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其中,通过公益服务项目展示、公益咨询服务、社会组织文艺节目展演等形式,向市民们展示近年来我区社会公益组织深入社区服务民生、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等诸多方面的工作成果。
公益项目受益群众超过22万
杨浦区是一个面积大、人口多、困难群众和老年群体多、民生服务任务重的中心城区,对社会组织公益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近年来,杨浦区在培育引导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性社会组织服务社区、满足民生需求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政策,对新办公益性社会组织、社工机构提供降低注册资金、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开办补贴、免费入驻公益孵化园、记账代理援助等全方位服务。特别是2012年7月出台的《杨浦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实施办法》,为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了稳定的项目平台和资源供应。
得益于良好的政策和资源环境,2010年至今,我区公益性社会组织在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的同时,在服务民生领域和承接项目类别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如今,杨浦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服务已涵盖老年服务、慈善救助、社区生活服务、社会安全和矛盾化解、社区文体服务等十多个领域。2013年初至今,区域内社会组织共实施公益性项目132个,开展公益活动13000余场次,公益项目资金总量已达1921万余元,服务受益群众超过22万人次。
公益项目越来越接“地气”
杨浦区公益性社会组织日渐融入社区基层民生服务,项目越来越接“地气”,在逐步构建社区民生服务网络的同时,催生了一系列品牌项目。据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本区老年人群体大量的服务需求,十余家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各展所长,共同构建起了涵盖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服务、健康照料和疾病预防、心理健康和精神关爱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服务体系。
同时,针对社区居民衣食住行的生活服务需求,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早教和亲子服务、青少年假期和晚托服务、物业和家电维修、婚介服务、社区公益食堂等领域为社区居民提供低成本的优质服务。
和泰爱心服务社针对社区因病致贫家庭等困难群体,在积极进行物质帮扶的同时,开展“助困心理阳光之城”精神抚慰项目,深化了救助帮扶工作的内涵;我爱我家社会公益服务中心积极调动企业和社会积极性,以慈善超市等形式为社区困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由法律工作者组成的天一市民诉求调解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法律援助和调解服务,卓有成效;杨浦青年发展中心与街道合作,通过体验式教学向社区居民传授避险逃生知识;优韵社工师事务所利用专业社工工作方法,推动来沪女性融入社区,关爱失独家庭……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开始崭露头角。
在满足杨浦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体活动需求方面,社会组织已成为一支独当一面的生力军,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优秀的社会组织离不开可靠的“领头雁”,在区民政局与区社团局共同编印的《扬帆搏浪领航人——杨浦区部分公益性社会组织负责人风采录》中,描绘了一群活跃在杨浦、热心公益事业并为之辛勤付出的社会组织带头人。展演活动当天,现场举行了该书的授书仪式。
公益创投助社会组织成长
据介绍,公益行动在杨浦——社会组织服务民生公益展示日活动为杨浦首次集中展示社会组织风采提供了舞台,每个节目都是社会组织服务民生的写照,将公益正能量传递给了在场的每位观众,让人们体验公益、感受公益、了解公益,同时帮助更多的社会组织走入人们的视野,得到关注和支持。
活动还对今年开展的“发现需求、创想公益”——杨浦区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获奖公益项目进行了表彰,参与大赛的40个项目中评选出了8个奖项,学龄前儿童品格教育项目获得了一等奖。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前,部分本土化社会组织几乎全年零收入,维持运作十分艰难,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广泛推行后,这些组织通过承接项目保障了资金来源。不过,现在有些社会组织过于依赖政府支持,筹资能力较为欠缺,开展创投大赛就是希望提升社会组织发现百姓需求的能力,从而开发出更多契合民生需求的项目,为组织自身的发展壮大争取更广阔的空间。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成果的展示,同时也是一次积极的动员,希望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企业、基金会和热心人士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中,和政府一起结成公益伙伴,整合各类资源,更好地回应群众需求,解决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