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生活·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探路者
——记杨浦区青少年科技站站长胡建民

  从大学毕业后到杨浦区少科站工作的那一天起,至今三十余载依然坚守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岗位第一线,这样的经历恐怕在全市也是极其罕见的。三十多年来,胡建民收获的荣誉不胜枚举:上海市劳动模范、中国青少年教育突出贡献奖、上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贡献奖……

  尽管已在管理岗位上多年,胡建民至今仍坚持每周给学生上课,他认为行政工作再忙也代替不了教学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才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科技教育需要什么。”因此,他总是带头开设全站教工都参加的公开课,以引发大家对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视,每年坚持听课20次以上,并先后担任科技能力综合班、生物技能班、初中劳技摄影等教学班的授课。

  “三案并举”准确定位校外教育

  与普通基础教育学校不同,少科站作为对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基地,如何使活动切合时代特征并具创新特色,使其受到学生、家庭、社会的欢迎,避免使科普活动流于形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多年前,区少科站曾连续多年在暑期开展机械发条小机械人擂台活动,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但由于活动开展的渠道、形式单一,无法扩大规模,因此,该活动的影响力逐年下降。

  从去年开始,区少科站与学校和社区联手,将活动基地设在社区,效果立即显现。目前,该机械发条玩具活动在多个街道设点,不仅丰富了社区科普活动,还提高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活动普及率,孩子参加活动的热情被再次激发出来,打造出了孩子乐于参与、乐于探索的项目。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青少年机械能探究系列实践活动”也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十佳科技实践活动”。

  “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学管理与校内教育有很大不同,关键是定位要准。”访谈中,胡建民多次提到校外教育机构的“定位问题”。

  区少科站在促进校外科技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胡建民提出,少科站作为校外教育机构,教师教学管理应注重授课教案、活动方案、教学案例“三案并举”。

  “三案并举”的校外教师教学业务评价管理模式,让教师全方位承担起科技项目“教研员”的角色。“校外教育机构中的科技教师不仅要培训指导特长学生,策划组织大型科普活动和科技竞赛,还要指导学校科技活动的开展,开发并整合社会科技教育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外科技教师既是一线教师,又是某个科技项目的‘教研员’。”胡建民说。

  为了发挥好校外教师的团队力量,最大限度发挥每个校外教师的特长和积极性,也可弥补教师个体在工作中的不足,区少科站将原来一人一项“单打独斗”的科教项目,改为多人合作负责一个科技项目群的教师团队,并形成多个教研组。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师团队更符合“既要组织,又要指导科普活动或科技竞赛;既要培训又要编写科技项目教材或讲义,既要开发又要整合社会科教资源;既要下沉又要扶值学校的科技社团等校外科技教育教师”的任务与专业化评价标准。

  “双进入”衔接高中、高校教育

  在高中与高校教育的相互衔接方面,胡建民探索了一套创新后备人才培育的新模式。根据杨浦区高校众多的区域优势,区少科站连续三年开展了高中生进入院士团队和高校团队的“双进入”探究实践活动。

  1999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考察时,胡建民发现美国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造能力要比中国学生强。“美国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高中生还可以调整学习时段,进入高校开展各类科技探究活动。”在当时,这些都令胡建民印象深刻,一个关于创新后备人才培育模式的想法在他心中萌发。

  2010年,杨浦区积极推进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这为实施创新后备人才培育模式带来了契机。胡建民将美国学生进入高校开展科技探究活动的方法运用到了杨浦区,一改学生带着课题请专家辅导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高中学段有一学期的时间在高校内学习、体验科研活动。

  “双进入”活动在第一年参与选拔的学生就有近百人,最终有28位学生被“双向选择”进入了高校,体验了科研经历,胡建民在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模式上的革新引发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

  在活动中,区少科站还首次实践了区少科站教师作为高中“带班班主任”和高校“辅导员”的双重角色,使少科站在原有的培训、指导、活动三大传统功能中,又加上了“联系高校”这第四大功能。区少科站先后联系了16个高校实验室和院士团队,每年都有中学的科技社团和有创意的学生经高校带教老师面试后,入选他们的实验室基地学习,与科学家“跟班”做课题研究。“通过这段活动经历,不仅培养了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素养和创新人格,不少学生还与高校专家建立了长期的‘师徒’关系。”

  如今“双进入”探究活动还以“构建区域高中与高校相衔接的创新后备人才培育模式”作为研究项目立项,被列为了上海市教育科研的规划课题。然而,在胡建民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如何根据我国现有教育体制的实际,探索创新机制,长期有效组织开展了杨浦的高中生进高校体验‘搞科研’的活动;如何总结今后学生与高校专家建立长期的科研探究方面的‘师徒’关系等问题,有待我和我们团队继续探索和实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生活·资讯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天下·文化
   第07版:五角场·文苑
   第08版:民生·社会
沪小额遗产继承公证将简化
信息快报
震旦博物馆“椅境”青花设计展开幕
“嫦娥三号”飞行轨道示意图
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探路者
杨浦时报生活·资讯04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探路者 2013-12-03 2 2013年12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