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扫桥爷爷”走了,不应只留下叹息

  ■周琳

  “分文不取,工具自理;清扫大桥,锻炼身体;生命不息,守桥不止。”这是年近九旬的“扫桥爷爷”窦珍老人给自己编的志愿打扫“连心桥”时哼的小调,也是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服务他人的精神写照。

  11月25日上午,这位热心公益的老人,在扫桥时不慎坠落身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无数人缅怀老人,致敬老人,热议他的善举,在赞美传承他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之余,无不为老人扼腕叹息!

  窦珍老人辛勤工作一辈子,从北京市供电局司机岗位退休,本应有幸福安乐享清闲的晚年,为了丰台区右安门万芳桥西侧一座横跨铁路的“隶属关系不明,桥面一直无人清扫”的过街天桥,热心公益的老人在76岁高龄之际,坚持每天自带工具步行前往清理桥面卫生,无论春夏秋冬,从此一干就是11年。

  在又一个寒冬来临之际,“扫桥爷爷”走了!不是因为年迈自然老去,也不是因为疾病倒在病床上,而是倒在了志愿服务的岗位上!

  “扫桥爷爷”的不幸离去,留给世间太多拷问:一座政府牵头修建的“连心桥”,为何建成后隶属关系不明,桥面无人清扫?一位年迈的老人十多年如一日义务清扫天桥,为何身单影只,始终只有一个人在“战斗”?120米长的桥面、196级台阶,经常有纸屑、狗屎、痰迹、口香糖散落,是谁制造了这些垃圾污渍?在有着悠久丰厚人文积淀的北京城尚且如此,全国各地类似不文明现象是否司空见惯、随处可见?

  窦珍老人生前的志愿服务,值得世人学习的不仅是他的用情坚守,更令人敬佩的是认真负责、用心以对:自带撮斗、自制笤帚清理桥面浮尘和杂物,带上水盆、铁铲清理小广告,清理不干净就用指甲抠掉。扫完桥面后,再将抹布盖上桥栏杆,从上而下擦得干干净净。老人如此用心,真心实意服务“连心桥”两头千家万户的居民群众,不仅令行色匆匆的年轻一代自觉惭愧,更令本应负起清扫职责的城市管理者们汗颜。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窦珍老人所在的翠林三里社区和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的志愿者们,接过了“窦珍志愿者服务队”的大旗,老人的儿子窦孟显就是其中一员;同时,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丰台区政府、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联合主办的“向窦珍老人学习,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主题活动也拉开序幕,老人的志愿服务精神得到有效传承,“连心桥”的故事仍将继续延续。

  在12月5日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即将来临之际,“扫桥爷爷”用生命的绝唱,不仅唤醒大众的文明公德意识,还有社会管理意识和志愿服务意识。缅怀他的最好方式,不应在扼腕叹息中止步,而应在付诸行动中前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生活·资讯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天下·文化
   第07版:五角场·文苑
   第08版:民生·社会
“扫桥爷爷”走了,不应只留下叹息
言论观点
放假安排应在制度化的基础上放权
公正司法活动应当经得起“围观”
扶助
招生处长揭自主招生“暗门”
杨浦时报评论05“扫桥爷爷”走了,不应只留下叹息 2013-12-03 2 2013年12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