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时报周末·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舟共济创建路 自强不息为民生
——记杨浦区中心医院成功创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

  前言:杨浦区中心医院创建于1948年,1954年与圣心医院合并,1958年更名为杨浦区中心医院,是一家具有医疗、教学、科研功能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承担区域内131万常住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医院总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由总院、中原分院、职业病科院区组成。科室设置齐全,医院核定床位702张,实际开放床位950张,年门急诊量约130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3万余人次。

  目前,医院具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职业病科、2个市医学重点专科妇产科、骨科和6个区重点学科。同时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市科委、市卫计委和杨浦区等各级科研项目,有力提高了医院的学科发展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医院内涵,落实公立医院改革要求,推进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自2009年底医院启动了同济大学附属医院创建工作,在同济大学和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及支持下,在区卫计委的领导下,医院对照相应建设标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致力于全面提升医教研内涵。通过数年不懈努力,医院在完善教学体系建设、医疗技术水平、学科建设、医院管理、人才师资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业绩,并于2013年11月11日正式获批成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

  完善教学体系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2009年,杨浦区中心医院正式启动附属医院创建工作,并按照附属医院标准建设,完善教学保障体系,建设教学设施,培养师资队伍。经过几年的努力,医院已承担起同济大学各级医学人才的培养任务:包括临床医学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等。医院还承担了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内科、外科、妇科、医学影像科及全科医学等专业的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医院相继成为国家级卫生监督培训基地、卫生部妇科内镜和微创医学培训基地,拥有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学队伍和医学教育资源。

  同时,医院也在不断探索建立自身教学特色,通过三年的发展,医院建立起了具有中美合作特色的全科医生培养理论技能实训、临床实践和社区培训的模式;组织并承担了同济大学医学院全科医学概论的课程和临床实训等教学任务;成功主办了“上海中美全科医学论坛”等相关全科学术活动,有力地拓展了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和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医院的教学工作在同济大学的指导下,正朝正规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已成为上海优质医学教育资源的一部分,未来将更好地服务上海医学教育事业。

  以转化医学研究为抓手,提升学科内涵

  杨浦区中心医院扎实推进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转化医学为方向的科学研究,结合自身特点,与德国科隆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以老年疾病为方向的转化医学研究。近三年来,医院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获得卫生部课题2项,市科委课题10项,上海市卫计委课题立项35项,被评为上海市专利工作试点单位,同时医院在SCI论文发表数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也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为知识杨浦和创新杨浦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同时,医院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内涵建设,以职业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代表的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2年入选国家卫生监督培训基地建设计划。骨科、妇产科、泌尿外科也入选上海市新一轮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心血管内科、普外科、药剂科、影像科、肾脏内科、眼科等6个学科被评为杨浦区医学重点专科。通过学科建设,相关专科临床服务能力和科研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以创建附属医院为契机,推进医院战略转型

  创建附属医院是杨浦区中心医院由单纯临床型医院向医、教、研综合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作为杨浦南部医疗中心,医院以创建附属医院为契机,对照公立医院改革任务要求,全面谋划自身战略转型。医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医疗质量显著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以三级医院临床技术为目标提升临床技术水平,各项特色技术不断推进;医院推行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管理流程和效率进一步优化,财务运营结构改善,业务收入含金量提高,成本科学控制。

  医院通过建立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的双通道,增强学科人才软实力,学科人才的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医院目前共有硕博士166名,中级职称以上职工519名,占全院总人数38.6%。不仅如此,学科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加强,2012年启动“晨光计划”和“攀登计划”,旨在以立项扶持的方式,为青年才俊和学科骨干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科学管理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学习进修等工作提供经费资助,提高科研实践能力和学科竞争力,从而奠定医院的学术影响力。

  以“圣心关爱”为主题,提供人文化服务

  自创建以来,杨浦区中心医院紧紧围绕内涵建设,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人文医院”内涵,优化就医环境。医院已经连续八届被评为上海市和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十四届被评为杨浦区文明单位。

  首先,医院以“圣心关爱患友”为主题,优化服务内涵,打造“品牌式”人文关怀。自2012年起,医院利用患者候诊、取药间隙,以多媒体方式开设同济健康讲堂、圣心电子医讯、专家在线咨询等活动,对常见病进行讲解,普及健康保健知识。2013年5月,医院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话剧《杏林春暖》,以角色互换、头脑风暴等方式,提高对病患的体恤情感,构筑战胜疾病统一战线。不仅如此,医院还积极响应市卫计委提出的“改善服务年”理念,大力开展“关爱患者,从细节做起”十大服务改进举措创评活动。两年来,共累计征集细节服务改进举措70余项,今年医院被市卫生系统评为“关爱患者,从细节做起”文明服务主题活动先进单位,急诊科“圆桌会议”的荣获举措创新奖。

  为丰富服务形式,突破服务模式,医院推出“圣心关爱社区行”主题活动,行迹走遍定海、殷行、四平等12个街道(镇),为社区居民传播健康保健知识。医院作为杨浦区志愿服务基地,依托区域内大学、社区资源,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不仅在医院内开展“圣心义工”服务,引导义工介入患者预防、医疗、康复、随访的全过程,还结合义工与“肿瘤俱乐部”的合作,深化“病友互助”工作,做到真正的医患联手。

  其次,医院以“圣心关爱职工”为主题,践行医院文化,为职工提供“正能量”。设立党员议事会制度,定期开展无主题沙龙,让党员畅所欲言,为医院献计出力。还以开设“月月谈”、“圣心茶室”等形式,建立员工利益诉求受理、处置、回应的平台,形成“上下沟通、谏言献策”的工作氛围,挖掘和培育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医院开通了党委、团委官方微博,创新青年和党员们的交流平台,加强队伍的向心力,并每年开展“读书节”“礼仪节”活动,激发职工持久读书的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开设“心理瑜伽室”、形象设计和书法鉴赏等讲座,缓解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倡导快乐工作法,进一步提高人文素质修养,提升医院形象和内涵。

  以“仁、诚、勤、和”为办院精神,用“圣心关爱”为服务理念,今后,医院将以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这一全新的身份勇往直前,全力打造杨浦人民信赖的区域医疗中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旅游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专题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时报周末·艺术
同舟共济创建路 自强不息为民生
创建之路大事记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专题06同舟共济创建路 自强不息为民生 2013-12-14 2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