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区域试点”到“全区通办”——
市民查档不再奔波 省时省力

  ■记者  张维维

  本报讯  12月3日,记者来到定海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业务员小曹正在为市民查询一份婚姻档案。记者看到,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只需带齐证件并填写一份申请,就能轻松查阅。 

  “就近查阅民生档案”从2010年开始试点至今已有三年多的时间。在这三年里,这项工作从“区域试点”发展到“全区通办”,每年查档、用档都超过了两万人次。现在区档案局也正在探索如何将这项便民举措落实得更为贴近民生。 

  主动为民“多想一步” 

  “以往查档案都要到区档案馆统一办理,不仅要坐车、走路,而且还要花时间排队,现在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基本上随到随查,省时又省力”,前来查阅档案的许多居民都有这样的感受。 

  把这些复杂、琐碎的民生档案保存好,在需要的时候还能快速查阅到,这不但依赖于强大的数据技术支持而且还需工作人员的耐心和细心。业务知识培训固然重要,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民生诉求,有时工作人员的“多想一步”必不可少。

  张学良是区档案馆接待窗口的工作人员。有一次他接待了一位给孙子报户口的老人。派出所要求老人提供儿子、儿媳原始婚姻登记档案。而根据有关规定,只有婚姻双方当事人才可查阅属于本人的婚姻档案,如果委托他人代为查阅,则需提供经过公证的委托书。由于老人的儿子、儿媳在国外打工,要提供符合规范的委托书存在一定困难。而因入学问题,为孙子报户口可谓“迫在眉睫”。 

  于是,张学良主动联系了老人申报户口的派出所户籍民警,向民警说明了有关情况,并与其约定通过挂号信的方式将老人所需的婚姻档案材料直接邮寄给派出所,问题便迎刃而解。张学良认为,这样通过直接和相关办事部门沟通协商,既确保了档案查阅程序的严格规范,又为市民解决了燃眉之急。 

  张学良同时向记者表示,现在查阅民生档案虽然方便多了,但还是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市民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应尽量备齐证件和材料,这样也有利于提高查档的效率。例如针对需要补领结婚证的查档人,他总会提醒双方都须到场,并带齐身份证和户口簿,以免白跑一趟。

  数据后台让查档更便捷

  原来的杨浦区档案馆坐落于榆林路,不仅占地面积小,环境也不够好。区档案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档案工作的发展。“当时,硬件设施这块短板是现实问题,那必然就要在软件上下功夫。对原始纸质档案扫描入库的工作从几年前就已经启动,须用先进的数据软件系统对数量惊人的档案加以管理。” 

  2011年,杨浦正式启动新档案馆的建设。记者从区档案局获悉,新馆即将落成。然而区档案馆信息化工程并未因此停滞,反而借这个契机,加快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 

  据该负责人介绍,区档案局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的步伐正在加快,所谓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数字档案馆建设,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为全区12个街道(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部开通跨社区查档远程利用服务平台,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的拓展,并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强大的数据后台为市民查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生活·资讯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天下·文化
   第07版:五角场·文苑
   第08版:民生·社会
试点保险公司介入食品安全管理
复旦“无度摇滚音乐节”举行
交警整治商圈交通违法乱象
市民查档不再奔波 省时省力
落实好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市民查档不再奔波 省时省力 2013-12-17 2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