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些年,那些书店

  ■钟喻文

  又一家书店关门打烊了——90岁的四川北路新华书店,这里曾经是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也是陈云工作过的地方。

  从连环画开始,我从小就喜欢买书、读书、藏书,至今也有40多年了,我到过沪上及外地的许许多多家书店。每每看到那些书店关门的报道,总会不由想起那些已经消失的书店的美丽风景,想起那些年买书、淘书的美好往事。

  我最早买书的地方不是在书店,而是在家附近的江浦百货商店二楼的文具柜和长阳路上一家文具店,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里,这些文具店里都有卖连环画、年历片,以及一些薄薄的诗歌集。后来长阳路上近沪宁戏院的老虎灶旁边开了一家书店,不知何故,开了不久就关门了。

  那个时候,杨浦区最大的书店就是杨百(又名市百三店)旁边的新华书店,记得当年有些书还很紧俏,一般不易买到。

  1981年我在杨浦实习时,通过我同学在这家书店买了10多本拜伦、雪莱等外国诗人的诗集,这些书现在还放在我的书橱里。平凉路上一共有两家书店,另一家就在八棣头的通北路处。在黄兴路(当年叫宁国路)控江路处有一家门面不大的书店,对面就是控江电影院。

  小时候去得最多的书店是提篮桥的书店。

  虽然提篮桥隶属虹口区,而我们家在杨浦区,但我们只要乘上22路电车,付上4分车钿,4站路就可以到提篮桥了,交通比去杨百、八棣头方便多了。当年的提篮桥是一个商业聚集区,除了有大名百货商店、自行车商行、寄卖商店外,光电影院就有大名、东海、东山三家,还有邮局(有卖杂志)、书店、花鸟商店。霍山路头子上还有调像章、年历片、邮票的市场。所以提篮桥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去白相的地方,提篮桥的书店在大名路的东边,隔弄就是一家报刊门市部。书店后来转为旧书店了。

  那个年代,沪上的主要商业街上,像南京路、淮海路、曹家渡、静安寺、五角场、徐家汇都能看到新华书店的身影。

  而最大的书店就是南京东路东海大楼的新华书店了,记得我第一次去这家书店还是在小学里,与弄堂里的同学一起去的,当时买了一本连环画《捕象记》。后来在福州路上班时,经常去这家书店,书店夹层里有个“文史哲”专柜,里面的图书相当丰富,里面的营业员也相当内行。在南京东路新华书店的名家签售会上,我收藏到了王元化、袁鹰等作家的签名本。那时不仅书店多,而且分类很细,福州路上有美术书店、外文书店(现在还在),石门一路上有儿童书店,淮海路上有教育书店,豫园里有旅游书店,四川北路有工具书店,四平路有建筑书店,老西门有省版图书,上海图书馆(老楼,后为上海美术馆)有沪版新书书店,静安寺有艺术书店,90年代初,我就在那里买到过叶辛的《孽债》、叶永烈的《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这也是我最早收集到的两本签名本。西藏中路上海精品商厦(原是黄浦区少年宫)旁还有家音乐书店,上、下两层,专卖音乐书籍和音响制品。记得“文革”后不久,我曾在这家书店排队买过唱片,当时队伍一直排到南京东路的人民公园门口。后来我还做过一次粉丝,排长队获得了王志文(当时因出演《过把瘾》而大红)的签名盒带。音乐书店现在已搬到福州路上,但规模已今非昔比了。

  那个年代,还有不少国有旧书店,除了提篮桥那家外,四川北路、淮海中路、南京路、老西门都曾有过专营收购、寄售、出售旧图书的旧书店。最大的自然就是那家在福州路上的上海旧书店,上、下三层,顶层是专卖内部图书的,要凭单位介绍信才可进入。那时在福州路上班,单位离书店只有几百米,因此去旧书店淘旧书的习惯也从那时养成。记得有一次书店里处理库存,放出许多价廉物美的旧书,我与同事一连去了几天,买了许多书,其中有不少世界名著,家里的那套5册《福尔摩斯探案集》也就是在那时配齐的。

  90年代每逢周末在复旦进修时,最开心的也就是到学校边上国权路、政肃路、国年路上的“庆云”、“鹿鸣”、“经世书局”、“学人”、“左岸”书店买书了,在书店还经常能遇见也在淘书的贾植芳、周振鹤等知名学者。上个月又去复旦周边访友,再寻旧地,时过境迁,许多书店都不见了。

  实体书店受网店和其他传媒的冲击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难以想象一个没有实体书店的城市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就如台北的诚品书店、伦敦的莎士比亚书店一样,书店毕竟也是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生活·资讯
   第05版:评论
   第06版:专题·经济普查
   第07版:五角场·文苑
   第08版:民生·社会
贺甲午马年
那些年,那些书店
岁月悠悠
落叶的美丽
婺源石城晨曦
牌友会
鹿港小镇,游子的故乡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7那些年,那些书店 2013-12-31 2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