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为了加强对家政人员的管理,规范家政服务市场秩序,去年,上海将“完善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功能,建立家政员登记注册制度,完成12万名家政员登记注册”列入2015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日前,本区启动家政员注册登记工作。截止记者发稿前,全区已有915人完成了注册登记。
行业良莠不齐,身份核实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杨浦区域内家政公司不少于200家。由于存在服务质量、服务收费、人员培训、登记评定等标准缺失的问题,导致家政公司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价格不统一,由此造成的矛盾纠纷较多。
上海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杨浦办事处主任张明发告诉记者,家政行业有不少的“黑中介”,存在“劣币驱逐良币”问题。“黑中介”往往采用“拉郎配”的经营模式,不为家政服务员提供相应培训,甚至对其职业资格和身份都不做确认,导致一些技能差、职业道德低甚至动机不纯的人员流入家政服务队伍。
王阿姨夫妇俩因工作繁忙,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二十几年前就请了家政员。说到如何核实家政员身份,王阿姨满腹苦水。她回忆,二十多年前,那时上海的家政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上海人,其中不少是纺织、轻工等行业的下岗女工。这些家政员一般有固定住所,工作也很努力。“当时一个家政员能用好几年,很少出现三天两头换人的事情。”王阿姨说。
然而,渐渐地,王阿姨发现找个合适可靠的家政员越来越难了。王阿姨告诉记者,她接触过的家政员五花八门,有的会在多家家政公司同时登记,有开价高的,就可能会立刻跳槽。她还曾碰到过一个持有伪造健康证的家政员。
有了“身份证”,雇主更安心
在外企工作的张小姐说,家里有老人、有小孩,想找个让人放心的保姆减轻负担。为了核实家政员身份,她真是“斗智斗勇”,动足了脑筋。每次面试,她都要察言观色,刨根问底,但即便如此,也难保万无一失。
如今,上海出台了家政人员“注册制”这样的新规,像王阿姨、张小姐这样的雇主都非常支持,纷纷表示会要求家中的家政员去完成注册登记。
记者了解到,完成注册的家政人员,信息被核实后将拿到一张“上海家政卡”,该卡由市妇联与上海农商银行共同合作开发,集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管理、身份认定和金融服务于一体,与家政信息平台对接,实现了市政府提出的法人单位家政员与“非法人”自主就业家政人员管理的要求。据区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家政卡”今年将在全市166家“家政服务示范站”以及市家协会员单位“先行先试”率先发放,全年将覆盖12万家政员,争取3-5年覆盖至所有家政从业人员,本区今年将完成1.2万人登记注册。
注册者可享优惠培训等便利
“注册登记制”实施后,家政从业人员注册登记的信息由谁来监督?万一发现假身份证、假健康证,如何监管,有谁来处罚?注册登记的人员一旦被发现有作假行为,雇主如何维权?
针对这些问题,张明发表示,家政从业人员注册登记时,工作人员采用的读卡器可以分辨出身份证的真伪,健康证、技能证书是否造假的问题,他们将与相关部门一同对此一一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方能将家政员的信息收录到上海市家政服务平台。而雇主关心的维权问题,一旦发生保姆违背职业道德等事件,雇主可前往其所注册的家政公司问责。
另据张明发介绍,目前的“注册登记制”并非强制性,为鼓励从业人员进行注册登记,相关部门将在享受优惠培训政策、其子女上学读书等方面提供便利。各家政公司也有义务督促家政从业人员进行注册登记。
记者了解到,“注册登记制”自本月起至今年11月30日截止,需要登记的家政从业人员可前往位于中原路188号305室的上海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杨浦办事处或其它19家杨浦区家政员登记注册经办机构注册登记。详情可拨打55785606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