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4日召开的杨浦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动员暨双创工作总结大会上,区委书记诸葛宇杰真切地感受到,“在双创过程中,杨浦的老百姓是拥护的、是支持的、是全力参与的,正是由于百万市民的倾情参与,才有我们双创的成功。”
正是有了市民的支持、参与,特别是10万志愿者的积沙成塔、聚水成流,杨浦的双创工作终于如愿以偿。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点点滴滴地为社区奉献力量。其中的很多人,都已经在志愿者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了多年。
64岁的赵爱丽,是新江湾城街道政立一居民区的一位普通居民。从4年前推广垃圾分类开始,一件绿马甲,一个红袖套,一把火钳就成了她的“标配”,赵阿姨的工作说起来特别简单,听起来也不那么体面——守好小区的垃圾桶。主动去做志愿者跟垃圾“打交道”这份脏兮兮的差事,赵阿姨94岁的老母亲刚开始是挺有想法的。7点上班,8点半下班,除了国定假日雷打不动。赵爱丽首先要查一遍自己负责的干湿两个垃圾桶内的垃圾,碰到放错地方的,立刻挑出来重新分;丢过来的每个垃圾袋都要仔细检查,居民分错了的,还要亲自上阵宣传指导。一千多个日子就这样过去,时间长了,老太太也慢慢理解了女儿。
“我觉得干这个活儿也挺好的,反正退休了也没什么事情做,一个半钟头也不会影响我做家务。再说,垃圾分类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嘛!”赵爱丽的话特别简单。
政立一居委会主任朱莉给了这位模范居民很高的评价:非常大度,热心公益,很有牺牲精神。除了管看得见的小区环境,赵阿姨在营造和谐邻里的心灵环境上也是位热心人。小区里碰到什么问题了,居民之间发生矛盾需要找位“老娘舅”帮忙调解,人缘极好又有些威信的赵爱丽往往就是居委干部的“宝贝”。淡淡的一句“将心比心”概括了一切朴素的想法,“我有事情,也要人家帮忙的。”
记者手记:
正是像赵爱丽一样活跃在杨浦的众多志愿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他们不遗余力地坚持把看似是一件件细小的事情做好,才汇成了精神文明的洪流,汇成了推动杨浦变化发展的正能量。“全国卫生城区”、“上海市文明城区”——两块沉甸甸的奖牌,也属于这些默默奉献、真心付出的志愿者,给他们的赞誉,多少都不为过。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是最可宝贵的。无论具体做些什么,只要为志愿、为公益,内心就足够体面,足够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