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我的生活包括经历和回忆两部分。回忆却不断地渗透了我的白天和黑夜。
普鲁斯特从35岁起,足不出户地过着自我幽禁的生活。他用15年时间写就了长篇巨著《追忆逝水的年华》。原来,一个人前半生的经历足够后半生去回忆。思绪的触角伸到过去,让那些细碎的片段多次在脑海中呈现,不断地添加细节,最终使它们如昨日发生一般的活灵活现。
无论幸与不幸,我总觉得每个人的童年都活在童话里。花园里的一朵牵牛花,墙头的一棵狗尾草,天空飘过的一片白云,都让我们睁大双眼,惊奇不已。
一个初春的午后,我从梦中醒来,透过窗户,我突然发现,梨花在淅沥的雨中绽放出了满树的雪白,院墙边的那排白杨树抽出了鲜嫩的叶片,仿佛在牛乳中浸过似的,翠绿欲滴。我听到青春在体内拔节生长的声响,而大声的呼喊正在酝酿,但我没有喊出来,唯恐惊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童话境界。
少年就像枝头青涩的果子,在雨露阳光中成长,不知不觉就到了成熟的季节。回忆一路伴我们成长,突然发现,“岁月赋予了我们一次性的青春,又将一次性的青春卷入了回忆。”
一个人跨出了校门,他的青年便开始了。理想这个看似虚无的东西总是支撑伴着我一路向前,相比有些人的平稳安逸,我更像一只候鸟,不断地迁徙,这是我多年的生存常态。当你站在中年的路口回望过去时,岁月浓缩了一般。忽然想起菲茨杰拉德的一句话:“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前行,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被推入了过去。”
经历和回忆好比白天和黑夜,白天的故事留待黑夜去慢慢回忆和品味。而回忆却无比强大地渗透了我们的一生,正如史铁生所说:“白天是有限的,而黑夜总是广阔无边。”(作者系金山区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