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地图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与腾讯网共同制作,首次尝试以互联网地图形式推出。据介绍,拟推出的抗战历史地图系列共有五张,分别为《上海抗日救亡分布图》《淞沪抗战分布图》《组织机构分布图》《事件暴行分布图》以及《慈善救助分布图》。每张图均经过历史学、地理学方法严格考证,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共标记出了上海超过400处抗战时期的遗迹遗址。其中,不少为首次确定大体方位。市民点击地标,即可查询具体信息,今后地图还将推出手机端版本,适合背包客等群体按图索骥,重访旧址。
近日公布的第一幅《抗日救亡分布图》再现了90个抗战时期旧址。在研究过程中,团队还有许多历史新发现,并尝试以地图的形式展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与传播过程,这在学界尚属首次。
1935年4月,聂耳被国民党通缉,东渡日本,他把《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也带到了海外。4月末,聂耳将修改后的《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寄回上海电通公司。1935年7月,聂耳在日本不幸溺水身亡,时年23岁。《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他不朽的绝笔。
在电影《风云儿女》前期拍摄完成以后,主题歌并没有确定歌名,而聂耳从日本寄回来的歌词谱曲的名称只写了3个字“进行曲”。收到曲谱后,《风云儿女》的投资人,著名爱国人士朱庆澜加上了“义勇军”三个字,歌曲由此得名。电影上映前,上海《申报》《时报》刊出《义勇军进行曲》的词谱;并由百代唱片公司在衡山路的百代小红楼灌录了唱片,之后公开发行并反复被电台播放。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在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首映,影片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首次唱出。1982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全体会议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从地图上看,90处旧址主要分布在上海城市中心区域的老租界。分布图定位出了上海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旧址、上海慈善团体救济联合会旧址、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救国会旧址等机构,以及当时活跃的文艺学术界爱国人士,包括梅兰芳、周信芳等人的旧居。
苏智良还介绍,在之后推出的地图中,还会推出更多研究亮点,包括在《慈善救助分布图》中的上海难民营分布以及首次定位出的上海20个日本集中营。经团队考证,20个日军集中营按关押的犯人来看可分为三类,包括盟军战俘、英美犹太侨民以及教会人士。人们所熟悉的华东师范大学老校区文史楼、上海中学、市西中学等都曾作为集中营关押过抗战时期的各国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