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游击队那一年,我才15岁,一晃七十多年过去了。”8月5日,在五角场街道文化佳园小区,87岁高龄的抗战老干部姜志华,向记者讲述那段难忘的战斗岁月。
1928年8月,姜志华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日军侵占苏北地区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成游击队奋起反抗,与敌人开展了殊死的斗争。姜志华的心里,从小就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姜志华的二哥是沭阳当地的游击队队长。1943年5月,在一次战斗中,二哥牺牲在日军的枪口下,这更坚定了姜志华替哥报仇、保家卫国的决心,年仅15岁的他立即加入新四军三师队伍,成为一名年轻的战士。
八个月后,沭阳地区的百姓组织了踩高跷、划旱船等节目,欢庆新春佳节。不料,却遭遇了日伪军的突然袭击。接到战情后,他所在的部队火速前往事发地点,与日伪军展开了一场近距离的战斗。入伍不久的姜志华因年幼,排长让他身揣两个手榴弹,跟在队伍最后面,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枪林弹雨后,新四军战士们击毙了100多名日伪军,自身也损失惨重,幸亏主力部队及时赶到,歼灭了装备精良的战场外围日军小股部队。
抗战年代缺医少药,姜志华在一次战斗中患上重病,连日高烧昏迷不醒,被送到一处医疗点接受治疗。在这里,他遇到了一名因腿伤被俘虏的年轻日本兵。这名日本俘虏受到了特别的优待:不但腿伤得到最好的治疗,三餐也比其他伤病员更丰盛。
年轻的日本兵略懂中文,通过纸笔交流,向姜志华表达了他的感恩之心,对自己“辅佐天皇”犯下的罪行表示忏悔。想家的时候,日本兵会在纸上涂鸦富士山和他美丽的妹妹,并热情邀请中国朋友去他的家乡看看。“日本兵和我年龄相仿,在父母眼里还是个孩子,是这场战争,让他远离家乡亲人,成为双手沾血的战争罪人。”姜志华在与其深入交流后,叮嘱他一定要去延安走走看看,切身感受中国人民抵御侵略者的力量。
经历长达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战胜了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然而,在迎接胜利的前夜,仍有许多革命者经历黎明前的黑暗,坚守在残酷的战场。1945年8月,日军宣布投降后,已经加入新四军三师二十九团的姜志华,跟随部队前往淮阴城接收日军遗留装备。到达城门口时,驻守淮阴城的日伪军紧闭城门拒不投降。新四军随即分批组成数个梯队,架起爬梯分批攻城。经过一番激战,姜志华所在的第二梯队顺利攻进城门,当场击毙敌军潘姓师长,歼灭、俘虏守城日伪军各数百名。
抗战胜利后,积累了丰富战斗经验的姜志华先后加入第四野战军116师、空军第8师和20师等陆军、空军部队,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解放一江山岛等重大战役中屡建战功,相继成为独立第五师地对空导弹部队副师长、中国第一代飞行员。
1955年,姜志华作为中国空军第20师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前往北京,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被授予“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勇敢奖章”等荣誉。姜志华道出自己的心愿:“但愿天下和平,从此不再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