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细微处有家规 好家风传四代
——访兰州居委会卞林夫

  初秋,金风送爽。我们一行来到兰州居委卞林夫老师家中拜访。

  卞老师说,父亲去世整整12年了,老母也已经卧床不起,但父母长辈有些做法说法耳濡目染,影响我们一直到现在。比如生活上,父亲常说:“筷子勿要长眼睛”(挑好的吃)“扫地勿要鬼画符。”(中间胡乱一扫)“饭碗里头吃清爽,米粒勿落地浪厢。”在礼节上教导我们:“第一碗饭敬长辈,要让长辈先动筷”;更多的是待人处事:“勿要别苗头,勿要掼派头,勿要做寿头,勿要当冲头”;“侬敬我三分,我敬侬一丈;开口先要笑,说话不带脏”;“坐有坐相,立有立相,吃有吃相,睏有睏相”;“做人勿要做脱底棺材(就是现在的月光族)”等。

  卞老师说,少年时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一是让红包。有一次过年,一个老邻居来拜访,临走送了一个红包,父亲和他推让了很久,执拗的邻居最后把红包丢上了阁楼,但第二天还是送了回去。父亲是公安局的职员,后来调任房管所当交换员,他认为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即使有些小权,也要头脑清醒不滥用。那时候没有房产中介,房管所的交换员是很吃香的,但我们家一直到拆迁,三代人还住在16平米的小屋。

  另一件事发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我们家一贯是有福大家享,有难一家当。即使一块糕,也要7等分,放学回来,碗橱里总有你的一份。馒头做好后要放进菜篮子高高吊起,防止不懂事的小弟偷吃。有一回小弟真的偷吃了,我们向父亲告状,父亲却意外地没有惩罚他,只是说,算了,他还小,饿啊……

  这些家训家规让卞老师一家受益匪浅终生难忘。他插过队、下过井、当过干部,回沪后曾被聘为杨浦公安分局特约通讯员和九九关爱网的执行编辑,还在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过5年书,现在还是两个环保网的主编。他的女儿八年前入党,现在居民区当总支副书记。他们家已经有了3个第四代,外孙女陈璐12岁参加“心连心手拉手”上海国际青少年书画大赛获得银奖。

  卞老师说,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都曾经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很少懂得生活之道待人之道,我们一定要从自己做起,言传身教,把好的家训家规发扬光大。

  ■吴林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刊·创新创业论坛
   第03版:平凉之窗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家园
   第06版:文苑
   第08版:要闻·综合
浓浓关爱让平凉老人乐开怀
细微处有家规 好家风传四代
居民突发病情之后……
社区里“金牌管家”
杨浦时报家园05细微处有家规 好家风传四代 2015-10-29 2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