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大调研开始了,而我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小“拐点”——从一名市场监督管理条线的执法人员转变为一名居民区选派干部。虽然我来到居民区还不到一个月,但看到很多听到很多,也有一些感悟,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难题背后还有难题,真情付出能得真情,“小弄堂”里也有“大智慧”。
难题背后还有难题
到居委会第一天,我看到有位居委会干部在用EXCEL表格里的身份证信息统计居民年龄,靠一次次加减运算很耗时间,于是我就帮她加入函数运算自动生成年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得到肯定心里是开心的,但静下来一想,还是有个担忧:目前大部分居委会干部的信息化水平不高,这个难题背后的难题谁来解决呢?居民区力推“全岗通”,是件好事,但实际效果和预期是有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居委会干部的能力水平和“全岗通”的要求还不能很好匹配。
要真正把“全岗通”这个好事办好,还要给居委会干部们多一些帮助,多一些培训。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技能提高了,工作效率自然提升,居民和居委会干部都能受益,就能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我想,“全岗通”要的不是业务全岗通,而是能力全岗通。
真情付出能得真情
岁末年初,居委会迎来了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刻,帮困扶残、慰问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体,以及“蓝天下的至爱”为山区困难家庭募捐等工作让我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小区的三条弄堂属于二级旧里,房龄接近百年,没有物业,居民中老年人比例大,低保户、重残无业、重病患者、孤老纯老也不少。我原以为募捐会遇到困难,可是当喇叭响起,居民们纷纷解囊相助,令我惊讶不已。
尤其是有一户居民,一家三口全家都患大病,生活十分困难,但他们听说居委会在募捐,马上就来捐了150元,在场的居委会干部们都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后来我得知,这家人生活条件很艰苦,家中没有洗手槽,提水倒水都得上下楼,生病体弱的他们无法承担这样的体力活。我们居民区书记主动联系了共建单位上门帮困,为这户居民安装了洗手槽,还为他们换了上下床,粉刷了墙壁,家里焕然一新。这户人家非常感激居委会,从那以后,只要居委会有号召,他们都会积极响应。
还有一位住在弄堂口第一户的大爷,连续五年每天早上六点义务为倒粪车打开弄堂大门,方便粪车进出。后来这位大爷不幸得了癌症,本来常年卧床的老伴和精神失常的女儿就需要他照顾,他这一病,家里连个能做饭的人也没有了。居民区书记了解情况后,带着居委会干部们组织弄堂里厨艺好的志愿者轮流上门为大爷一家做饭,解决他们吃饭难题。这让我感到真情付出能换来真情,以情换情让小区充满温度。
“小弄堂”里也有“大智慧”
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有个感受,就是“小弄堂”里也有“大智慧”,这些土生土长的居委会干部对小区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经常会想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好点子好主意,给我带来很大启发。
弄堂里有很多废旧自行车、助动车被随意搁置,影响市容街貌,还存在安全隐患;如果简单粗暴清理,有些居民肯定有意见,工作也不好开展。于是老书记就召集顺成里“弄堂议事会”成员讨论,最终想出了“僵尸车”换大米的办法。社区共建单位“上海育生堂科技有限公司”得知后慷慨解囊,资助大米,这样一共换了70多辆“僵尸车”。然后顺成里党总支把这些废旧自行车统一作废品回收,回收来的费用由居委会投入社区文明养犬宣传活动。这让我感到智慧真的是来源于基层。
通过我的亲身经历,我感觉选派青年干部深入居民区一线挂职锻炼,是深入开展大调研的一个实在举措,同时,我们年轻干部也因大调研这个契机,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居民群众的疾苦,更能发现群众的智慧,在基层释放我们的青春活力。在社区工作的每一天,我都会把自己当成是小区的一员,按照大调研的要求,多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做好一件件贴心暖心的小事实事,让居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