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报周末·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让花钱带来更多快乐和满足
《花钱的艺术》 克劳迪娅·哈蒙德 中信出版集团

  如果你中了500万的彩票,你会怎么过?

  你一定听说过国内、国外一些彩票头奖得主却遭遇金钱诅咒的故事。但事实上,那样的极端例子真的只是特例,很少有中奖者会登上新闻版面:因为他们(她们)并不会去挥霍这笔钱,而是把大部分奖金存了起来,很小心地支配这样一笔意外之财,这就没有了新闻价值。

  那么,中大奖会让人快乐吗?美国的经济学家进行过典型研究,了解到彩票中奖者确实会在中奖之后感到不同程度的狂喜,但这种狂喜会在之后就淡化起来,“当他们习惯了拥有这么多财富,这些钱就不能再给他们带来快乐了。”比利时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则表明,那些一夜暴富的人不再能从生活中那些细小的事情上获取快乐。

  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很多专家都相信,有钱人会比穷困的人更能拥有幸福感,但那只是粗略的比对,并不意味着越有钱越幸福或是越缺钱越不幸福。金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存在一个饱和值。

  一些人对于金钱有着无限的渴望,无论挣到多少钱,都希望更多,绝不停下自己赚钱的步伐。这种被称为物质主义的生活观,也因此招致了各种批评。不过,如果引入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理论,我们就可以更为清楚地知道,以挣钱为直接目的,却有着其他目标和人生价值的物质主义,往往会让人在挣钱以及后续花钱(含慈善捐助等)中进入“心流”状态;而那些获得和消费物质财富仅仅是旨在提高社会地位,满足自己炫耀心理的做法,却很难真正从赚钱及花钱中收获快乐,反而可能收获孤独。

  下一个问题,花钱真的会让人感到快乐吗?赚钱、花钱的过程中,人的大脑的奖励系统会做出反应,多巴胺飙升,让人倍感愉悦。英国广播电台心理学节目主持人、作家、英国心理学会“人格和心理学媒体成就奖”得主、英国神经学协会“神经学公共理解奖”得主克劳迪娅·哈蒙德说,与其说金钱是工具,倒不如说是心理药物。

  克劳迪娅·哈蒙德所著的《花钱的艺术》一书,近日由中信出版集团引进出版。这本书娴熟地运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探究了金钱带给人的各种心理和行为反应,梳理了商家、银行对于消费者和用户施加操控的定价、营销与宣传手段,揭示了其中奥秘。钱的形式(纸币、硬币、银行卡账户的钱、透支的钱)对于我们花钱有没有影响?如果你对此予以否认,就可能大大高估了自己的控制能力。货币最初都是有价值的铸币,到了现代社会,逐渐发展为纸币,再到电子、网络账户。尽管如此,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发现,人们对于现金、支票、礼券和银行存款的价值判定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特别迷恋金钱的外在形式”。经验发现,在同等币值的情况下,人们把硬币花出去的时间要快得多,而旧的、有些脏的纸币也会比新的纸币更快花出去。《花钱的艺术》中还指出,随着银行卡、移动互联第三方支付的普及,人们花钱的速度变得更快,同样,在花费储蓄卡和信用卡里的钱时,用户通常会更慷慨地支配信用卡的透支额。(来源:成都晚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3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4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English Edition
   第07版:时报周末·公益广告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谁才是生活的主角?
悦读汇
如何让花钱带来更多快乐和满足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悦读02如何让花钱带来更多快乐和满足 2018-02-24 2 2018年02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