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少。上海人吃海鲜,不像沿海的人,如广州、大连、青岛等沿海地区,有很多选择,这个螺那个贝、这个虾那个蟹的,这些小品种的海鲜,产量低,也就就地消化的。上海人可没有那个口福,有那么多的小海鲜吃。
便宜,是最重要的原因。现在的上海市面上,充斥着进口带鱼。进口的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带鱼,吃口差一点,但便宜啊,条重一斤左右的,只卖十多元到二十元一斤,海鲜中,很少有如此便宜的啦!
量多,应该也是个原因之一。由于东海的带鱼产量减少,只有依赖进口,2012年的冰鲜带鱼进口量只有46吨,到2015年,暴增到了冰鲜带鱼10354吨,冻带鱼41013吨,加上许多通过边贸进来无法统计的,带鱼的进口量很大,这也影响了带鱼的价格,反过来刺激了带鱼的消费。
营养保健。带鱼肉厚刺少,有补脾、益气、暖胃、养肝的作用,对降低血脂、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有益。吃带鱼,有很多人喜欢将鱼鳞刮了,误以为它有腥味。其实,鱼鳞可是好东西,所谓的银鳞并不是鳞,而是一层由特殊脂肪形成的表皮,称为“银脂”,是营养价值较高且无腥无味的优质脂肪,银鳞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而卵磷脂则可减少细胞的死亡率,上海人喜欢清蒸带鱼,是比较科学的吃法。清洗带鱼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鱼腹内的黑膜撕去,这才是带鱼产生腥味的根源。
上海人吃得最多的带鱼,但在中东阿拉伯民族眼里,是绝对不能捕食的。中东地区的穆斯林,不吃无麟鱼,在中东阿拉伯国家里,各种无鳞鱼,如带鱼、墨鱼、鳗鱼等,是禁止捕食的,因此,在海湾地区,各种无鳞鱼由于获得真主的庇护而繁衍昌盛。无鳞鱼原先在阿拉伯国家也是不忌捕食的,但古代阿拉伯人因吃无鳞的河鲀而中毒,好多人因此而伤命,鉴于当时人们对各种无鳞鱼有毒无毒和毒性程度无法认识,从保障生命安全的角度考虑,在阿拉伯卫生法规中规定了“从食谱中取消一切无鳞鱼”,于是,禁食无鳞鱼成了阿拉伯民族的约定,沿袭至今。
现在的上海市面上,细小的带鱼,十有八九是东海的,而半斤以上的带鱼,十有八九不是东海的,是进口的。我国进口的带鱼主要来自非洲、印度、印尼、巴基斯坦等国,进口带鱼的品质与东海带鱼差异很大,因此,价格也天差地别,条重7-8量的东海带鱼,平时的价格就在每斤60元左右,春节前可涨到每斤100多元,利润太诱惑啦!因此,有奸商将进口带鱼冒充东海带鱼销售。区别东海带鱼还是进口带鱼,主要靠看。看眼睛。国产带鱼和进口带鱼最大的区别在眼睛,国产带鱼眼睛是白的,而进口带鱼眼睛是黄的,东海带鱼眼睛小,进口带鱼眼睛大;看体型。东海带鱼体型较小瘦长,而进口带鱼体型较大较厚;看鱼鳞。鳞的完整与否不能说明带鱼的优劣,因为东海带鱼的鱼鳞是白色的,不发亮,用手一擦会擦掉,进口带鱼鳞白中带黑,颜色发亮,不容易擦掉;看柔韧度,东海带鱼比进口带鱼更柔软。
带鱼,其实分清东海和进口的还是比较容易的,难得是要分清带鱼的新鲜程度。中医看病,讲求“望问诊切”,分清带鱼的是否新鲜,这里,也有类似几招可以帮助大家。
一是看。看鱼眼:新鲜的带鱼,眼球饱满,角膜透,不新鲜的带鱼,眼球稍陷缩,角膜稍混浊;看鱼腮:腮是否鲜红,越鲜红就说明越新鲜;看体表颜色,不新鲜的,表面泛黄,那是冷冻过久的带鱼。二是闻。新鲜的带鱼,有腥味,但比较清新,接近于海水、海风的腥味,如果有臭味,表面已经或开始腐败变质了。三是捏。新鲜的带鱼,用手指捏压,应该是有弹性的,不新鲜的带鱼肉质发软,一捏就陷下去,没有弹性。
有一种带鱼,大家千万要注意,它看上去新鲜,表面按下去比一般的带鱼更有弹性,折弯一下,更是一下就弹回挺直,就是闻上去可能有点刺鼻或刺眼味,油煎时,带鱼的肉从中间开裂,那就是甲醛浸泡过的带鱼,这种带鱼千万不能吃,因为甲醛是致癌的化工产品。
上海人喜欢吃带鱼,但吃客更知道冬季的带鱼最肥、最鲜、最嫩。油带鱼,有人认为是带鱼的一种,也有人以为是一道以带鱼为主要食材,主要经油煎而成的菜肴,其实这是误解。油带主要产自嵊泗渔场,是在天气较冷时间长得肥美的带鱼,最好的时间为每年的1月。新鲜的油带鱼,体表有油腻的感觉,蒸煮后会上面飘起一层清清的油层,这清蒸的油带,味道鲜美,肉质细嫩爽滑,口感特别好。不知你尝过东海的油带鱼没有?没有吃过的,还真的应该去尝尝。
■王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