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7年,五角场街道大力开展睦邻项目,切实提升了居民的参与度与获得感,那么在2018年,街道将如何进一步推进睦邻家园建设呢?社区营造种子计划启动、社区治理重点项目认领、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园揭牌、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在日前举行的五角场街道2018年睦邻家园建设推进会上,一批社会治理创新举措“出炉”。
播撒社区营造种子
为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提升公共空间品位,满足居民对社区美好生活的需求,近两年,五角场街道做了诸多探索。例如创智农园、三门开心苗圃、政通新苑微景观更新、国顺苔藓花园、蓝天睦邻庭院等社区营造项目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肯定和认可。其中,创智农园项目还被评为杨浦区2017年居民自治十佳项目之一,并参与了2017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十大创新实践案例评选活动。
在取得诸多优秀成绩的基础上,街道开始启动社区营造种子计划,将分阶段在32个居民区内全面推行。同时,聘请同济大学景观设计学者刘悦来老师担任街道的社区规划师,为街道开展社区营造活动进行指导。
播下种子后,自然需要用水来细心浇灌它。因此,五角场街道社区公益基金会应运而生。社区公益基金会就好比是社区公益资金的蓄水池,能够为社区建设提供公益资金的支持,从而让种子在社区里生根发芽,并结出创新社会治理的累累硕果。
同时,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新的一年,五角场街道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的原则,就近年来在社区治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足及难点、痛点,充分吸取社区居民群众的意见,目前已确定了自治管理、治理建设、多元共治3大类共10大重点项目,并由32个居民区进行了项目认领。
据悉,下阶段,五角场街道还将整合街道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辖区单位的资源,聚焦这些重点、痛点项目进行强化指导、强化服务、强化推进、强化跟踪,让这些项目进一步得到落实,从而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社区建设离不开社会组织,各类社会组织不仅为社区带来了专业服务,同时也促进了社区力量的发展。目前,五角场街道辖区内社会组织约有110家,群团组织也已达到了200余家。为营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五角场街道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园正式成立。孵化园内集聚了各类公共资源、政策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可为初创期、成长期的社会组织提供场地支持、专业培训、信息咨询等多方面服务。
据悉,为进一步支持五角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平台支撑作用,街道自2017年底便开始积极筹建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由五角场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上海仁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上海杨浦区君和家庭发展服务中心三家社会组织的共同发起,今年2月22日,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正式注册成立。
“成立联合会可以让大家将好的经验分享出来,从而促进社会组织和街道的发展,同时,也让社区居民因此而享受到更多的福利。”君和家庭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李玉君说。
目前,五角场街道已经形成了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区基金会并驾齐驱的助力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三驾马车”。同时,街道32个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代表也正在与各家社会组织进行项目洽谈与对接。下一步,各社会组织将联合居委会,在充分调研、了解社区居民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并运作符合居民需求的社区治理项目,实行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