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凉路社区,有这么一位耄耋老人,89岁高龄依旧时刻关注时事政治,关注着社会的点滴改变。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读书看报、做剪报,甚至自掏腰包将悉心收集的剪报印刷装订起来,赠与他人一起品读,带动大家一起关注国家的发展。他就是芮敬羲,一名有着68年党龄的老党员。
虽然已经89岁高龄,芮老先生依旧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与记者聊起天来很是热情。说起芮老先生的入党经历,已经是68年前的事了。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20多岁的芮老先生在当时的上海国棉十五厂当学徒,在厂里南下的解放军的宣传与鼓励下,作为各种活动中的积极分子的芮老先生在打了几次申请报告之后,经过组织考察,最终成为中共党员。
年轻时,芮敬羲先后负责过共青团工作、保卫工作,当过宣传部长,也做过教育科长,如今几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芮老先生也早已经从台前退下。
退休之后,一生从事党务工作的芮老先生仍然十分关注时事新闻,光订的报纸就有《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等六七种,还有各类书籍,把芮老先生的书橱里塞得满满当当。不仅如此,秉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芮老先生还与时俱进地让儿女教他使用电脑,学会了用电脑看新闻,通过互联网了解社会的改变和进步。
聊得兴起时,芮老先生从一旁的书堆里抱出好几摞用自封袋悉心封存的资料展示给记者看。“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红色基因,渗透到这座城市的血脉深处”、“‘创新’永远伴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每一篇,都是由芮老先生读报时精心挑选并剪下。他不仅自己收藏,甚至还自掏腰包将这些党的理论文章、党的工作要闻印刷装订起来,送给居委会的干部们,送给社区读书会的朋友们一起学习。
“好的理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政治觉悟从哪里来?从不断地学习中来,从相互影响来。经常看书看报,人的思想境界就会不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多看看这些好文章。”他指着桌上一摞摞的的剪报说道。
退休后,芮老先生坚持不让自己做个“闲人”,依旧不遗余力地发散着属于他的光和热——帮着曾任居民区书记的老伴一起为社区出板报,为社区管理献计献力;社区里举行捐款活动,总是带头参与,大额捐出;加入社区读书会,与大家交流读书心得之余,还为大家解读国家的形式与政策;出物出力做公益,给养老院老人和社区读书会捐赠书籍;寒暑假义务为社区青少年上书法课,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管年纪大了,老先生做起来可毫不含糊。
“有几个比我年纪还大的,90多岁的老党员还在积极地为社会做着贡献。我虽然退休了,也不能只求吃好玩好,身体健康就行了,在身体状况好的时候就应该发一点光,为大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传递一些正能量。我别的本事没有,给大家讲书讲报,送点资料,做一点小事还是可以的。”润物无声,芮老先生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也在用这每一点光与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上海是红色基因的发源地,作为一个老上海,芮老先生深受这份红色基因的浸染,几十年里,他从未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职责。他言传身教,他乐于奉献,他赋闲而不得闲,满腔热情地奔走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路上,并曾获得上海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党性修养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作为一个有着68年党龄的老党员,芮老先生这样解读党性:“为什么党报要姓党?党员要姓党?如果党员不站在党的立场上讲话,不爱党护党,那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最好的党性,便是时刻想着自己是一名党员,工作可以退休,党员永远不会退休。”
党员永远不会退休,芮敬羲老先生也正通过他的言行,诠释着他这份作为党员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