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货物办理“退款”, 扫一扫二维码6000多元就没了?
警方:网购注意个人信息安全

  ■记者 杨晓梅   通讯员 唐愈欣

  本报讯 “电商客服”打来电话称,货品因在“3·15”打假行动中被发现质量问题,请顾客办理退款并且发来“退款”二维码,顾客扫完二维码后却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钱没了?近日,杨浦警方成功处置一起电信诈骗警情,及时为群众挽回损失6000余元。

  3月8日下午,杨浦公安分局长白新村派出所接到市民徐女士报警称,她接到了诈骗电话,被骗了6000余元。接报后,民警立即到场处置。

  原来,不久前徐女士通过某网络电商平台购买了一双运动鞋。3月8日,她接到自称是电商平台客服的电话。“客服人员”告诉徐女士,在平台进行的“3·15”打假行动中发现她买的鞋有质量问题,要对其进行退款。由于对方提供的相关个人信息无误,徐女士便接收了其发来的退款二维码,并根据对方要求进行了扫码、发送验证码等操作。没想到,徐女士的手机随后竟收到了银行发来的提示短信,称其银行卡里被转出了6188元。平时看到过小区内诈骗宣传的她立即意识到被骗,于是赶紧报警。

  接警后,民警仔细询问了徐女士的操作细节,在判断是电信诈骗后立即对钱款转账去向展开追踪。就在民警开展查询工作时,徐女士又接到了骗子打来的电话。骗子在得手后,以之前的扫码退款没成功为由,又提供了一个银行卡号,声称“‘退款”需要顾客先支付“保证金’”。

  而此时,民警经联系询问银行客服,确认十几分钟前,徐女士的银行卡内向某理财APP账户转入了6188元,该账户竟是骗子利用徐女士的手机号码注册的。

  “骗子把钱在徐女士名下的账户内‘捣转’,很有可能还没法马上把钱给转出去,所以又打电话来继续行骗。”根据工作经验,民警判断“失踪”的钱应该还在理财账户内。想到这,民警灵机一动:控制了理财账户不就能找回钱了吗?于是,一场与骗子比拼转账速度的“赛跑”就此展开。

  为争取时间,徐女士继续与骗子在电话中进行周旋,民警则在她的手机上开始操作。下载该理财APP、重新登陆账号、修改密码……经过一系列快速操作后进入平台界面,那6188元现金果然还躺在账户中。民警立即帮助徐女士将钱重新转回了自己的银行储蓄卡。至此,经过连续近1个小时的不间断工作,徐女士被骗的钱终于被追了回来,她连连向民警表示感谢。

  目前,杨浦警方正对该起案件展开进一步调查。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在网上购物过程中要注意个人信息安全,如收到陌生人打来的电话、发来的信息,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未经核实身份就轻易添加其为好友,更切忌轻易扫描陌生人提供的二维码,或轻易向陌生的银行、支付宝、微信等账户转账汇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焦点·图说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聚焦堵点 疏通城市微循环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警方:网购注意个人信息安全
大学生成为中学校外辅导员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警方:网购注意个人信息安全 2018-03-20 2 2018年03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