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是上海创新创业集聚的地方,2017年杨浦全区新设立企业8661户,是上海中心城区中最多的,而这要求政府政务服务的触角更广泛、便捷。
经过四个月试点,5月8日上午,杨浦区在长阳创谷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启动“政银通”项目发布会,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10家上海分行负责人分别接过“政银通”的牌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陈学军,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坚钢出席项目发布会并为10家银行“政银通”服务点授牌。当天,杨浦还发布了全国首个区级标准《“政银通”建设与服务规范》。
“政银通”,打通的是政府和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服务联动,在银行设立“政银通”服务点,企业可以办理开业登记、企业年报公示、合规证明开具等市场监管事务,也可办理银行开户、结算、融资、上市咨询,跨境服务等金融业务,未来加上与经济园区的合作,公章刻制、园区落户等都可以在这里一揽子完成。
10家银行是政府服务的延伸
过去企业开办营业执照,需要先跑到市场监管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营业执照,再到刻章单位办理公章,最后到银行开户。
去年12月,杨浦区在学习了江浙等地经验后,于今年1月2日,杨浦区市场监管局与工行合作,在位于淞沪路383号的工商银行杨浦支行营业厅开出了首家由市场监管局挂牌的企业服务点,随后,上海农商银行也加入试点。
服务点把企业开业前的一系列“跑窗口”业务作了集成,不但在空间上将营业执照和开户放在一起办理,还将过去“串联”式的办事流程改成“并联”审批,使原本一环扣一环的手续可以同步进行,节省了企业来回奔波于行政服务中心和银行等多个窗口的成本。随着市工商局牵头搭建的“一窗通”开办企业网上申报平台的上线,开办企业的必要时间从22天缩短到了5天。
试点4个月以来,已有200多个投资者到工商银行和上海农商银行的服务点咨询了解“政银通”,120多家企业享受了“政银通”便捷的服务。工商银行杨浦支行行长王育松告诉记者,“政银合作”为银行带来的还有客户渠道和业务的拓展。“很多企业除了来办理开业,还会顺便办理开户、信用卡、理财、员工福利等业务。”自从“政银通”服务点开出以来,银行开户数增加了,(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获客渠道拓宽了,业务覆盖领域和服务功能也大大提升。区市场监管局紧接着又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上海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开展接洽,商议各拿出一个网点,实现服务点在杨浦区域内均态分布,全面覆盖。
5月8日上午,“政银通”项目全面启动,项目服务点扩展到10家银行。下一步,杨浦将推进区域内所有的银行网点都能办理“政银通”服务,让创业者步行下楼、或走过马路,就能在家门口轻松办理工商事务。
建立标准规范 实现全区覆盖
打通服务不仅仅是开一个柜台、挂一个牌子,政府与银行如何合作,办事流程如何统一,都需要有标准规范。区市场监管局作为标准提出单位,联合银行、市场主体、行业专家,通过走访、调研、座谈,总结试点网点的经验,立项评审、立项公告、专家审定等程序后,5月8日,首个区级标准《“政银通”建设与服务规范》同步发布,对“政银通”服务进行引导和规范。
翻开《“政银通”建设与服务规范》,共有7个大项,58个细分项目,从服务原则、服务内容、服务场所和服务人员等方面展开,其中对服务网点的硬件和工作流程等做了详细要求。为保证服务到位,每家银行派员工到区市场监管局接受系统的业务培训,每一名学员都有师傅一对一带教,经过市场监管局窗口一个月的“实战演练”才能最终上岗。
目前,这10家银行已经完成了“政银通”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培训,设置了专属服务场所,布置好了硬件设施,并完成了调试工作,正式启动“政银通”服务。工商银行杨浦支行为“政银通”服务专门成立了一支7个人的团队,这些员工本来都是银行柜台的工作人员,如今接受了市场监管服务的培训,都变成了工商服务的“全科医生”。
“政银通”致力于打造具有杨浦特点、上海特色、全国知名的“服务品牌”。谢坚钢指出,“政银通”项目是杨浦发扬“店小二”精神,围绕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开展的一系列创新实践之一,是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杨浦将围绕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环节,扩大服务范围,推出便民惠商创新措施,厚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强社会共同参与,实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结合上海打响“四大品牌”中的“服务品牌”,以“政银通”服务规范为指引,不断加大服务标准化建设力度,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