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展示创意无限
让人们窥见未来的模样

  ■记者 张蓓

  2035年的未来街区是什么样子?人们的吃、穿、住、用、行会发生哪些变化?在杨浦区四平路1028弄内的“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一间间原型实验室,让人们得以窥见未来。

  此次入驻原型街的实验室共有8家,包括以科技制作为特色的新材料实验室、FABO中国数制工坊、大界感知实验室,与百姓生活密切关联的声音实验室、食物实验室、时尚实验室、办公实验室,以及零到壹创业孵化器。

  走进大厅,左边的第一间是新材料实验室,它的名字叫“连联”,意思是将新设计、新材料、新制造三个要素连接、联系在一起。实验室中间的桌子上放着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曲面金属装置,寓意创新的世界不受规则拘束。透明玻璃桌面下展示着石英、泡沫塑料等不同材质的材料块。“连联”原本是一家设计公司,三年前转型成创新型公司,说起转型原因,创始人吴迪谈到至关重要的一点,“中国不缺乏好的设计师,而是缺乏创新者。”经过一番探索,“连联”发现新材料的市场和潜力后,便投入到线下材料库和新材料加速库的研究中。

  “但我们的创新并不意味着脱离现实的臆想,而是可以投入实验的触手可及的未来。”吴迪介绍,“我们的目标是将材料、设计和日常生活的点滴联系起来,更好地将新材料应用于生活之中,让受众能亲手触摸到用高新材料完成的设计。”比如以大理石产地命名的超薄大理石材质首饰、以运动感材料和自散热新材料制作的懒人沙发等产品,都是可以马上带回家的未来体验。吴迪表示,“希望能诞生更多真正为人们和生活而服务的新鲜产品。”

  民以食为天,未来的食品会有何创新?在原型街,一家包子铺“甘其食”的创始人童启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和态度。“中餐在食物领域的宽度是世界领先的,但是因为食物与人的距离相隔太过‘遥远’,所以人们对食物一直有着深深的不安”,他表示,食物实验室用设计将食物与社区链接,是在尝试通过缩短这个距离,让人们认清食物的本质,从而达到真正的继承和创新。

  除了饮食,未来的办公系统是怎样的?在“办公实验室”,这里将要探索研发的是像“变形金刚”一般的可变办公模块。办公区域的空间可根据业主需要随时分割;员工坐得久了,桌子也可以跟着“站”起来,和员工一起“歇歇”……

  未来餐饮、未来办公、未来娱乐、未来机器人、未来出行……一圈参观和体验下来,家住鞍山五村的居民何女士惊喜万分,“对于未来天马行空的幻想,竟然在自家小区门口就能看到、感受到,太不可思议了。”

  据了解,“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生活街”是由同济大学和四平路街道联合打造。主办方表示,“我们也会不定期地邀请社区居民前来参观,体验实验室的新创意,提出点子。或许,他们的想法能给科创人员带来参考价值,甚至出现在实验室的新作品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焦点
区校联动 探索“大思政”教育模式
居民可享高品质运动健康服务
在阅读中学习 在活动中体悟
让人们窥见未来的模样
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政银通”全面启动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让人们窥见未来的模样 2018-05-10 2 2018年05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