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时报周末·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崛起于成渝经济带的“非遗之城”
荣昌夏布
荣昌折扇
魅力安陶
鸟瞰荣昌国家高新区
荣昌城市一览

  ■记者 周琳

  5月9日至11日,“江·海·岛”媒体联盟第二届理事会暨重庆荣昌(国家)高新区推介会在重庆市荣昌区召开,来自浙江、上海、重庆、江苏、安徽等长江沿线城市的四十余家媒体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长江沿线省市区域媒体转型融合发展,以媒体的力量服务、推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

  荣昌位于重庆主城区西部,地处成渝经济区战略腹地。由于荣昌陶、荣昌夏布和荣昌折扇制作技艺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荣昌也有“非遗之城”的称号。

  文化产业支撑,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 重庆市荣昌区位于成都、重庆两大千万级都市之间的黄金结合点。“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实体经济体量的大小和结构的优劣是一个重要衡量标志。”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表示,只有抓住振兴实体经济这个“牛鼻子”,荣昌才能抢占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的战略主动。

  在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同时,荣昌区非遗文化产业优势资源得到有效的挖掘和保护传承。除了荣昌陶器、荣昌折扇、荣昌夏布三大国家级非遗项目,荣昌还有市(省)级非遗项目14个,区级非遗项目87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命名2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4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58名。

  创新传承保护,荣昌非遗项目“重生”优势产业 荣昌是“湖广填四川”的重要聚集地,荣昌陶器、荣昌夏布均成功注册国家地理商标,和荣昌折扇一起被誉为“客家文化活化石”。

  “荣昌非遗产品名录有120余项,但过去大多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必须要打破非遗保护就是‘封闭保护’的观念。”据介绍,荣昌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曾经辉煌,也曾一度沉寂,走过了一条起伏波折的道路。

  近年来,荣昌区秉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原则,通过建立三级名录体系、创建非遗保护基地(园区)、发展非遗文化产业等举措,促进非遗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同时,荣昌区累计投入24亿元,建设“夏布创业基地”“安陶小镇”和“中国夏布小镇”,极大提升非遗产业的集聚度。 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成渝经济带“非遗之城” “文化产业不能只是摆在橱窗供观赏,更不能躺在名录上睡大觉。”荣昌区委负责人认为,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失为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有效途径。依托三大国家级“非遗”项目,荣昌区先后实施中国安陶特色小镇、中国夏布时尚小镇等旅游景点,探索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旅游促进文化发展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进而构建“文化+体育+旅游+商业”的旅游产业新格局。

  2015年以来,随着安陶小镇游客接待中心、陶宝古驿道、陶宝古街等旅游设施项目先后落地,荣昌陶器的主要发源地安富街道现有文创企业40余家,规模制陶企业15家,旅游收入达1700万元。

  “以文强旅、以旅兴文,文旅融合共促发展,正在荣昌成为现实,”荣昌区委负责人表示,荣昌建设打造“非遗之城”,将继续在文旅产业中深度融合非遗文化因子,以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实现大融合的文旅产业,建设成都、重庆两大都市周末休闲游目的地。

  (荣昌区委宣传部 供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3版:时报周末·艺术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焦点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崛起于成渝经济带的“非遗之城”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焦点07崛起于成渝经济带的“非遗之城” 2018-05-19 2 2018年05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