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区社区规划师培训开班,培训立足人、文、地、产、景五大方面
“让社区规划成为居民日常化议题”

  ■记者 成佳佳

  本报讯 今年年初,12名来自同济大学规划、建筑、景观专业的专家正式被聘任为杨浦区社区规划师,将专业设计力量引入老旧小区改造和更新。目前,12个社区微更新项目已全部完成方案设计。

  为进一步实现社区规划师和居委会干部、居民的良性互动,以及公众参与城市绿色空间更新的发展策略,杨浦区规土局与同济大学共同制定了社区规划师培训计划,培训从今年5月开始将持续至今年年底。

  自下而上参与式协同规划

  据介绍,本次培训将立足人、文、地、产、景五大方面,从内容设计、社会学研究方法、社区营造经验、社区经济文化资源整合和机制研究、社区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着手,帮助社区规划师探索适合杨浦社区的工作方法。

  记者注意到,参与培训的成员不仅限于首批特聘社区规划师,相关委办局、各街道(镇)、居委会也在培训名单中。区规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全方位的互动交流,为社区提供专业咨询和进行地区环境整治的综合规划设计服务,以加速提升社区的公共空间品质与环境景观。

  同时,社区规划师培训课程也鼓励社区所在地个人和团体参与其中,“居民是最了解自己小区的人,他们能就近为社区环境进行诊断。”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至2018年底,培训还将建立共创小组,对外招募学员,培养更多“植根于社区具有热情和专业性的社区规划师”,协同社区制定推动地区环境改造与发展的策略,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营造,实现众智众创和共建共享。

  导师群提供专业辅导

  本次培训中,由22名国内外相关产业的专家学者组建的导师群将全程参与辅导,和规划师们共同探索社区微更新的新思路、新背景。

  在第一期培训中,面对“居民对于社区环境的认知与专业人士的认知有所差别,他们最常使用的生活空间却不等于他们最自豪的生活空间,如何将这一差距缝补连接起来?”的命题,导师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台湾联合大学建筑系的特邀讲师王本壮分享了台湾地区社区营造和社区规划师制度,结合最近几年来在内地的工作经验,来解答该命题。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则从社会学视角讲述了上海城区的发展轨迹、空间生产的模式转变以及如何运用社会学方法开展社区空间更新的策略。“当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接受了专业人士的指导后,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使高大上的社区规划在居民中也成为一个日常化的议题。”一名参加培训的居委会干部说。

  据悉,未来几场培训中,如何协调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如何调动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等问题都将成为培训重点,由参训人员与导师面对面共同探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专题·经适房
   第04版:专题·经适房
   第05版:专题·经适房
   第06版:专题·经适房
   第11版:城事·三区
   第12版:民生·社会
“让社区规划成为居民日常化议题”
创新创业理念再升级
大桥街道举行第三届睦邻节
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激发基层党建活力
推动“党建带群建促社建”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11“让社区规划成为居民日常化议题” 2018-05-24 2 2018年05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