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调解员王立夏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柔肩担道义 纤手绘和谐

  ■记者 杨晓梅

  近日,区司法局基层科传来喜讯——调解员王立夏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王立夏,人如其名,热情而爽朗。她是杨浦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称“联调委”)的调解员,同时也是杨浦区人民调解协会理事、项目部负责人。生于立夏的她,对待工作,也如“立夏”时节一般热情似火。在她看来,调解工作就是做人心的工作,要以法为前提,情理兼顾,让人民调解这朵“东方之花”开得更加绚烂。

  从外企“跨界”到调解

  2011年,28岁的王立夏尝试了人生的一次“跨界”。

  机缘巧合下,她从外企白领变身为大桥街道调委会的一名人民调解员。原本在外企营运部工作时,王立夏每天接触的是市场和订单,成为人民调解员后,面对的是大部头的法律书籍、社区繁琐的居民纠纷。“高大上”的“职场丽人”成了“接地气”的基层调解员,工作环境、专业背景的不同,让王立夏一度颇不适应。

  资历浅,缺经验,怎么办?“年轻人的优势就是学习、接受能力强,初到大桥街道司法所,我先从咨询接待工作做起,工作闲暇时间就用来学习充电,先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继承、婚姻、房产纠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开始学起,向有经验的调解员多请教调解的方式方法,从实际调解中汲取经验,也从当事人的质疑和反驳里自省不足。” 王立夏告诉记者。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前期的学习积累,为王立夏开展调解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最初做调解工作,因为年轻,王立夏的能力也曾备受质疑。她回忆道,那次调解的是老公房常见的房子漏水导致的邻里纠纷,因为楼下索赔金额过高,楼上不愿意支付,双方一直无法达成和解,经常发生争执。受居委会委托,王立夏前来对此事进行调解,“我上门去调解,当事人看我年轻,觉得我压不住场面,直接拒绝让我来调解。”

  工作能力被质疑,那就用实际行动说话。先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判例,上网查询楼下居民家因漏水受损的电器售价、维修费用,考虑到电器折旧率,认定楼下居民要求照价赔偿,提出的赔偿金额确实过高,王立夏采用了背对背调解的方式,先和楼下人家协商,摆事实、讲道理,让其降低了50%的赔偿金额,双方最终调解成功,邻里情感也得到了修复。

  近四年的基层调解工作,王立夏调解范围涉及旧改、婚姻、房产等方方面面,她告诉记者,“以前觉得社区工作就是阿姨妈妈做的,没有三十岁以下的来做的,没想到来了之后,我也喜欢上了这个岗位。当调解成功一起矛盾,听到当事人跟我说句谢谢时,感觉是自我价值的一个提升。”

  更大平台释放更多能量

  2015年,在区人民调解员的公开招募中,王立夏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加入杨浦区联调委,联调委主要承接法院委托的民事诉讼案件的调解工作。

  更大的平台意味着全新的挑战。王立夏坦言,“工作节奏更快了,在社区时,不一定每天都有调解案子。到联调委后,每人每天都有1-2个案子,而且一般的案子一个月内就要调解完成。工作难度也更大了,社区居民在不了解法律的情况下,更愿意接受一些软性化、人性化的调解建议,但联调委接手的调解案子,很多当事人已经过调解,但仍诉诸公堂,希望法院给予更公平公正的裁决,这类案子再次调解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靠着不服输的韧劲,王立夏迎难而上,代表区人民调解协会接受区访调中心委托,先后参与调解突出矛盾15起,其中包括市级重点涉法涉诉矛盾——“李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清偿工作。该案于2014年8月份做出最终判决,2016年1月制定清偿方案,并开始对全市各区县涉案公众实施清偿操作,王立夏和同事们负责将清偿款项发放给本区141位涉案公众。

  王立夏介绍,由于涉案公众多,四个工作小组先确认对象是否为涉案公众,再确认每个人的清偿比例,对愿意接受清偿方案的对象进行签约、清偿,经过3个月的努力,共计完成75人签约,累计完成比例57.27%。之后开始做不接受清偿方案的涉案公众的调解工作,王立夏担任调解负责人,和其他3位调解员一起,与涉案公众开展一对一的矛盾化解工作。

  涉案公众钱某是王立夏的包干对象之一,钱某是该案的带头上访户,可谓是很多涉案公众的“精神领袖”。那段时间,除了本职工作外,王立夏其余时间几乎都在与钱某联系,先建立感情,再做调解工作,起初钱某唯恐拿到清偿款后,后期清偿金额会有所变化,自己会吃亏,故拒绝接受方案,态度强硬。王立夏一再强调,清偿比例从始至终不会变化,同时做钱某家人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钱某从原先一口咬定不签约,到同意签约却失联,王立夏耐着性子、反复沟通,终于说服钱某在清偿确认书上签了字。

  “钱某签字了,我心里的石头也终于放下了。”王立夏说,钱某签字后,带动了一批涉案公众签了字,最后圆满完成签约率超80%的预定目标。

  “东方之花”开得更加绚烂

  调解员只做调解吗?做调解工作后,王立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人民调解工作让我感受到整个社会是不乏情理的。法律是强硬的,人民调解是软性的,作为一名女性,我应该用软性的一面去感化当事人,用他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化解矛盾” 。

  王立夏开始了更多积极尝试。2016年初,受区残联向社会发布的有关矛盾化解服务项目的启发,她主动联系残联通过政府购买平台,承接了“冰之融”矛盾调解、评残事务管理等项目,这是人民调解首次尝试为残疾人提供项目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接待咨询、矛盾化解、法治宣传、评残协助等。

  王立夏拿出化解纠纷的钻研劲儿,从项目申报、具体实施、中期汇报到总结评估,努力做好每一个环节。以评残项目为例,在王立夏承接前,全区一年组织3次集中评残活动,现如今,每个月都有一次评残活动。评残人员还可选择指定医院进行评残预约,评残从集中评定过渡到了分散评定,大大方便了残疾人员,专业调解人员的介入也能将评残活动中发生的矛盾当场化解。评残事务管理项目受到了残联的高度认可。据统计,截至目前,评残事务管理项目累计协助1.7万余人次完成评残工作,现场化解矛盾150余次。

  “王立夏负责的工作不仅多,而且还都是难啃的骨头。除参与调解,各街镇新进调解员、调解志愿者的培训工作,都由她负责,是位很有工作能力80后。”联调委有关负责人徐夏林评价道,调解工作是在争吵中平衡当事人的利益,调解员每天面对的都是负能量,年轻人参与到这个行业,是要有勇气的,王立夏就是杨浦年轻调解员队伍的先进代表。

  柔肩担道义,纤手绘和谐。回顾过往,面对荣誉。王立夏感叹道,她接触的很多当事人还是不懂法、不守法,“希望我可以做国家法治化建设道路上的一颗螺丝钉,做一个法律的传播者、践行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图说
广泛宣传广泛动员 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杨浦大讲坛聚焦人工智能
柔肩担道义 纤手绘和谐
区领导赴长白开展基层会商日活动
长阳创谷开了家“解忧杂货店”
区政协开展提案办理协商
报头
杨浦时报一版要闻01柔肩担道义 纤手绘和谐 2018-06-12 2 2018年06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