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慢性气道疾病是主要以“长期反复咳嗽、咳痰、气促”等呼吸道症状为表现的一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11月20日定为“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日”,旨在引起大众对慢阻肺问题的关注。2002年慢阻肺在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中排在第五位。在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近一亿人,构成巨大疾病负担。
上海浦南医院刘卫东、上海肺科医院刘锦铭等专家认为,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呼吸科常规检查肺功能有利于早期发现症状不明显的慢阻肺患者,就像量血压才能诊断高血压,测血糖才能诊断糖尿病一样。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肺功能检查出现持续气流受限时,应引起警惕。
为了促进上海呼吸科医生针对慢性气道炎症疾病诊治学术交流,了解国内外慢性气道炎症诊治的新进展,11月20日,2018年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慢性气道炎症疾病诊治进展培训班在上海浦南医院举行,来自上海各家医院的相关医务人员200余人参加。
专家们认为,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是治疗慢阻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户外和室内的空气污染、感染、基因等。我国约有3000万哮喘病人,成人哮喘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了解,针对我国庞大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患者数量,国家相关部门下发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提出了慢性呼吸疾病防治相关指标及策略,内容包括:将肺功能检查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积极推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分级诊疗等。
■许愿 蒲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