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迎接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到来,近日,面向杨浦区社区矫正对象的非遗文化矫治项目——“知返:向着希望之传承匠心·寻师觅艺”首次开启云端直播。区社区矫正中心特别邀请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剪纸花样经”代表性传承人郑树林,一边剪纸一边讲述这项民间艺术的前世今生。学员们纷纷表达出了对剪纸艺术浓厚的兴趣,并在线上与老师展开互动交流。
自今年2月27日“杨矫直播间”正式开课以来,杨浦区在册社区矫正对象 “杨矫直播间”教育矫治平台注册率达98.8%,共开设在线直播课42场次,开展特定学员分段+分级课程24场、分类教育公开课18场,社区矫正对象参加数达2338人次。在此期间,“杨矫直播间”课程体系、教育模式、课程内容不断优化,开启了教育矫正“指尖”时代。
在课程体系上,区社区矫正中心每月提前统筹安排三分教育内容,制定教学清单。形成了以分类管理、因人施教为导向,将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有机结合的“3+X”三分教育体系,并在充分考虑社区矫正对象工作和生活基础上,尽可能科学、分散设定集中教育的场次时间,注重在教育矫治中体现社区矫正对象人权保障,实现平均每2天一场在线直播,每月实施周末矫治,在刚柔并济中实现了教育矫治目标最大化。
在内容上,改变既往运用说教、灌输,单向供给的教育模式,“杨矫直播间”将丰富教育矫治内涵作为集中教育的落脚点:通过法治教育、道德教育、爱国教育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建立起遵规守纪的自律意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根据社区矫正对象实际情况以及教育帮扶需求调查情况,结合社情形势每月提前制定分类教育计划;发挥“上海市社区矫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点”窗口作用,以“杨浦区社区矫正对象‘知返:向着希望之传承匠心·寻师觅艺’非遗文化矫治项目”为亮点品牌,通过开设在线非遗文化专修班为部分社区矫正对象再就业创造一技之长搭建平台……进一步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吸引力,由集中教育“全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与此同时,围绕社区矫正教育工作任务,区社区矫正中心引导和鼓励各职能部门、高校、社会组织等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广泛吸纳专业项目化团队,丰富讲师团专业门类结构,形成社区矫正区域共建的教育矫正优势资源网。
区社区矫正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颁布,标志着对于社区矫正全流程开展教育帮扶、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予以重点规范,“杨矫直播间”将继续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成为守法公民、顺利融入社会,进而预防和减少犯罪、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