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历史》:一部范式新颖的历史书
《大历史:从宇宙起源到人类文明》 徐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大自然、大科学、大人文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今年出版了一部新著《大历史:从宇宙起源到人类文明》,引人瞩目。作者徐鸣先生以高屋建瓴的宽广眼界,以俯瞰宇宙万物的博学广才,叙述了从宇宙起源到人类繁衍137亿年的“精彩瞬间”,为广大读者绘制出一幅从宇宙到地球,从生物到人类,从自然到社会,从科学到人文,从哲学到历史的“时空地图”,展现了一幅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大自然、大科学、大人文的历史画卷。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前校长陈骏在书的序言中评论,“这是一部国内较为罕见、范式新颖的历史图书”。

  确实,这是一部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为一体、将科学认知与历史史实完美结合的百科全书。它统合了星球、社会、国家以及各学科的知识,涵盖了宇宙学、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哲学、历史学等,并论述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教育、外交、艺术各个方面,信息量之大,涉及面之广,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全书包罗万象而自成体系,行文流畅又妙趣横生,让读者充分享受大自然之无限奥秘,人类文明发展不同阶段之璀璨多姿,新科学新技术发明发现之激动人心,遨游知识海洋之喜乐欢畅,纵观文明演进之无比美妙!

  突破人类中心主义

  作者借助当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高瞻远瞩,大胆突破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历史观,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大历史观。即传统的历史是建立在考古和文献研究基础上的人文历史,而大历史是建立在科学观察和研究基础上的科学认知历史。大历史不仅仅放眼人类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而是大跨度地展望了宇宙137亿年的发展史,45亿年的地球演变史,38亿年的生命孕育史,700万年的人类进化史。通过展望自然界太阳系、银河系以及庞大的河外星系,展望从宇宙起源到生命孕育,从生命孕育到生物进化,从生物进化到人猿分道,从人类走出非洲到人类社会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各个发展阶段。由此,让人们从多学科、全方位的视角,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当今这个世界的全部历史。这才能更好地总结历史的规律,掌握宇宙的运行规律,探索历史的发展趋势,实现人类社会、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深刻阐述科学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趋势去认识人类社会、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这对于真正把握人类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大历史观真正创新价值所在。

  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发展,开辟了人类发展的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的科学技术进步仍不足以应对各种重大灾变。如新冠肺炎病毒,仅仅半年多时间,就传染了全世界2000多万人,夺走了80多万人的生命,严重影响了全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社会的发展和交流。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美好前景的同时,人类社会发展本身依然面临着大自然的巨大挑战。

  同时,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没有带来人类社会政治的根本改善,人类社会的有效管理依然存在种种缺陷。比如增长停滞、贫富分化、阶层固化,这些社会问题撕裂了全球经济,民粹主义泛滥的速度远比荒漠化的速度更快。这又说明,人类社会政治文化的进步显然是落后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隐藏在人性中的恶,如贪婪、偏见、欺诈等,会不断以反文明现象阻碍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可见,一个好的政治理想和社会制度,只有在人性普遍升华的基础上才能完美地实现。我们只有在推进科学和技术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人类精神建设,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促进人性的不断改造、升华,才能真正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共同建设人类的命运共同体。

  源自划时代的思想创新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人工智能技术运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美国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大胆预言:到2045年,人工智能完全超越人类智能,人类历史将彻底改变。真的到了这一天,人类社会就将进入智能文明的时代。宇宙、生命和人工智能,就成为新文明时代的三大科学命题。增强人类走向宇宙的本领,最终冲出太阳系到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寻找人类社会的新家园;生命奥秘的科学探索拓展了人类自身的命运,让人类远离疾病与衰老的威胁;而人工智能进入自我进化境界,科学设置“安全阀”,使人工智能技术即使超越人类智慧,也能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开辟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方式和提供永不枯竭的新能源,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性力量。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都面临着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如何更好地掌控生活,如何疗愈自我,如何帮助他人,如何获得幸福快乐,我们最终将去哪里等这些问题的拷问。只有科学才能正确回答我们这些“人类之问”。我们需要做热爱科学的现代人,拥抱科学,拥抱科学精神。

  二战后美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奠基人范纳维尔布什说:“一切新产品和新工艺都不是突如其来、自我发育和自我生长起来的。它们皆源自新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概念。新科学原理和科学概念则必须来自最纯粹科学领域持续不懈的艰难探索。”人类的科学创新历史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规律,那就是划时代的科技和产业创新必定源自划时代的思想创新。唯有创新的思想才能激发创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思想创新的重要性高于一切。正如伟大的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说:凡是人能想到者,必有人能实现之。

  我们可喜地发现,今天世界许多国家出现一群特立独行的人,他们关心的是科学技术和创新会把人类带到什么样的未来,他们充满好奇、乐观、朝气蓬勃,经常跳出常规思维框架,有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无论是在美国硅谷的帕洛阿尔托,还是在中国深圳的南山,无论是在伦敦,还是在上海,他们正在创新思想,创新实践。跨文化、跨学科的团队结合,显示出某种异想天开的特质。如果我们注定会经历一次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变,那么,这些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人,就会是新一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勇敢探索者和创造新奇迹的带头人。

  提倡一下科学精神

  《大历史》的作者徐鸣先生,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我们第一次见面就给我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一般读者会以为作者是科技专业人士,或毕业于理工科大学的人才。其实并非如此。徐鸣是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繁忙工作之余,他始终保持学习和写作热情,阅读了从亚里士多德、牛顿、达尔文,到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霍金等人的科学著作和科普著作。工作中他自觉向科技界各门类专家学者虚心求教。这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科学知识,更爱上科普创作工作。他从实际工作中接触到许多干部,了解他们由于对现代科技知识了解不多,尤其对一些新的科技概念知之甚少,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发挥。于是出于政治责任感,他便把为机关干部普及现代科技知识的责任主动承担起来。从2016年以来,他撰写了许多科普文章,引起许多干部的重视和兴趣。

  《大历史》的出版启迪我们:在迎来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形势下,我们有必要读一读当今新科技的书,有必要学一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大力提倡一下科学精神!让更多的人成为热爱科学的人,让更多的领导干部自觉地提倡科学精神!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周瑞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图说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7版:时报周末·公益广告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大历史》:一部范式新颖的历史书
悦读汇
从画中看到正脉如缕,锦绣传承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悦读03《大历史》:一部范式新颖的历史书 2020-09-12 2 2020年09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