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靓
断断续续的寒潮天气让人只想“躺躺躺”,而上海市二十五中学内,却处处洋溢着运动的青春气息。篮球、武术、田径、跳踢、体育舞蹈等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让孩子们乐在其中,甚至还出现了一门名叫“多多课”的神秘体育课程。
“我的偶像是科比,多多课我选择了篮球这一项目。”“我喜欢跳舞,所以选择了体育舞蹈。”……学生口中的“多多课”,其实是对体育多样化课程的昵称,不少学生表示,“多多课”激发了他们的运动兴趣。
多方保障确保体育多样化项目顺利实施
过去,立正、稍息、队列训练加跑圈是体育课上常见的场景,而如此单一化的授课方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出现了学生爱体育,却不爱上体育课的情况。随着教育发展、改革,“初中体育多样化”应运而生。
2016年底,二十五中学入选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区级试点校,在校长杨静看来,“初中体育多样化更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学生对自选项目有兴趣,上课的主动性会变得更强、注意力更集中,上课效果就会更好。”为了保证多样化项目的顺利实施,二十五中学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工作小组,负责具体落实和推进。
在硬件设施上,学校配备了室内篮球馆、室外篮球场、田径场、羽毛球场,还有用于练习舞蹈、啦啦操的形体教室,以及羽毛球发球机、乒乓球发球机等,为体育多样化开展提供了保障。在师资配备上,16个班级共配置6名专职体育教师,并外聘了1名武术教师。“体育教师均毕业于专业体育院校,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5人,4位是一级教师,2位是二级教师。他们的平均年龄在35岁,是一支年轻有活力,肯干事能干事的队伍,特别受学生欢迎。”杨静说。
特色课程助力体育课程多样化发展
体育自选项目该如何设置?作为第一批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校、杨浦区篮球传统项目校、杨浦区初中男篮训练基地的二十五中学,篮球运动是学校的体育特色传统项目。
为了让更多学生喜欢上篮球运动,2018年,二十五中学编制了一套篮球操,通过巧妙的组合和精心编排,将拨球、绕球、运球等基本动作融进篮球操内,让篮球运动变得更有趣味性。如今,篮球操已成为该校“阳光大活动”的内容、体育课课前热身运动操、运动会集体比赛项目。“‘人人会做篮球操’为篮球项目在学校的普及、形成篮球校园文化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还想让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编排出一套篮球操。大家都可以发挥想象,将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喜欢的技术动作放进去,最后学校会挑选出最适合的一套篮球操,作为下学期大家学习的内容,这样一来也可以提升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二十五中学体育教研组长刘晨光表示。
篮球节是二十五中学一项传统的、全校性体育活动。每年3月,该校都会举办一次篮球节,每年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篮球赛、篮球技巧赛、篮球文化宣传等。“学校举办的一场篮球文化展览上,从老师和学生中集齐1代到23代的乔丹鞋进行展示,我们给每一双球鞋制作了介绍牌,讲述球鞋背后的故事,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我们还向学生征集了他们喜欢的篮球明星,然后将乔丹、科比、詹姆斯、姚明等篮球明星以1:1的比例制作成人形立牌,不少学生都跑来合影留念。”刘晨光说,“孩子们都爱动,本以为比赛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没想到篮球文化宣传活动也这么受欢迎。”
此外,二十五中学还以篮球传统特色项目为依托,构建实施了篮球特色课程。目前学校每周开设的3节体育课中,保证有1节篮球课,2节多样化自选课中,也确保有1节篮球课。通过体育课、体育多样化以及拓展课、学校活动、校园比赛、校外竞赛等途径,强化篮球课程的实施,并形成良好的篮球文化。“学校将多样化项目的实施与学校体育特色课程相融合,希望培养出具有一定篮球素养的学生,在毕业时能具备‘四个学会’的能力,学会欣赏一场篮球比赛、学会篮球比赛规则、学会打一场篮球比赛、学会做一套篮球球操。”杨静说。
除了篮球,二十五中学还将健身游戏、武术、跳踢、田径、体育舞蹈等纳入多样化自选课的项目中,每个选修项目的内容包括理论学习、赛事欣赏、基本技能训练、体能训练、游戏和参加比赛等。杨静告诉记者,目前学校的多样化的体育项目还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活动中,通过校运会、大课间、拓展课、学生社团、特色活动等途径,提供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运动中获得体育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体育教师专业进一步成长
多样化项目的开展促进了学生体育发展,同样也促进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几年来,二十五中学的老师们通过开展教学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特色体育项目,编写出了校本课程、校本教材,还将自身特长项目转化为课程内容,并通过专家指导、听评课教研活动,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多名体育教师获得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区“百花杯”教学比赛一等奖、区“小荷杯”教学比赛一等奖等,2020年学校体育教研组还有2位教师同时评上了中学一级教师。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进多样化项目进程,接下来,二十五中学将进一步开发体育新课程,挖掘校内教学资源,积极引进校外资源以满足教学需求。同时对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和培训,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并进一步开展体育多样化评价工作的研究,尽快形成详细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