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杨浦积极推动“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
以数字化环境赋能的“未来学校”是什么样子?

  ■记者 高靓

  本报讯 “技术引领进步,科技创造未来”。“创智”是杨浦城市发展的标志。近日,杨浦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及“在线教育创新应用项目区域”启动会在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举行,主题为“信息技术赋能创智教育”。

  早在2005年,区教育局便创办了“网上公益学堂”,利用远程视频教学系统,为毕业班学生开展“名师辅导”,为全体初中学生开设“名师讲坛”,为学科教师举办“名师经典”,并延伸出了“漫游星空”“艺海拾贝”“大国工匠”等系列网络课程,以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传统课堂局限,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2012年,区教育局又启动了“创智云课堂”项目,先后在68所学校开展移动教学实验,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全面支撑创智课堂。到了2016年,又启动建设线上少科站——“童创空间”,打造少年儿童的创客空间,贴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十多年来,“网上公益学堂”获得了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杨浦区“创智云课堂”荣获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也获得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疫情期间,区教育局不仅完成了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任务,而且高质量开展网上教学工作。2020年8月,杨浦获评“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

  在取得诸多成果的同时,区教育局发现,随着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课程资源特别是综合性课程的资源相对不足,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也不够丰富,还不足以支撑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此次“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室”及“在线教育创新应用项目区域”建设的启动,也表明杨浦将结合“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需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探索技术融入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以学科育人为主目标,加强资源整合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以数据分析为主支撑,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精准教学评价;以技术应用为主渠道,提升面向未来的师生信息素养。

  以数字化环境赋能的“未来学校”是什么样子?启动仪式上,区域内几所教育信息化特色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代表以及企业代表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各自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与学模式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是现场进行展示的学校之一。该校校长李鸿娟介绍,在一年后的复旦二附校内,既会有一面三维“校园文化墙”,墙内一张张通过人工智能捕捉到的师生笑脸,将向大家传递他们对校园、对学习、对工作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也会有AI信息服务点,将汇集学习、提问、答疑等服务功能,智能推送学习资源,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此外,还会有一面“知识闯关墙”,采用人脸识别索引,同学们可以进行多人PK,并实时更新积分排行榜,让学习充满乐趣。

  据介绍,杨浦将继续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效益导向,营造信息化环境下立德树人新生态,构建互联网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为杨浦教育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焦点
   第06版:民生·社会
   第07版:艺术
   第08版:专题
激发运动兴趣 多样化教学展活力
以数字化环境赋能的“未来学校”是什么样子?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以数字化环境赋能的“未来学校”是什么样子? 2021-01-07 2 2021年01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