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社区“种春风”“质造”更美好生活

  本版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编者按

  “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社区,是城市生活的基础单元,社区生活是否便利,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品质。新时代的社区,是面向全龄人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每一个社区居民的需求都值得被重视、被满足。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杨浦各社区坚持因地制宜,集众智、出新招,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以“匠心”为居民“质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汤顺佳   成佳佳  宗禾

  开工大吉!今年就能住上电梯房——“悬空老人”上上下下不再愁

  “开工大吉,一切顺利!”日前,沧州路180弄4号楼楼下一片欢腾。这栋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终于迎来了加装电梯的春天。

  居住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记者了解到,4号楼房型为一梯四户,共六层,住着24户人家。近40年来,房龄老了,住在里面的居民也年岁渐长,上下楼对他们来说成了负担。

  住在五楼的徐先生感慨最深。今年68岁的他,前些年腰部生疾,走起路来常伴有疼痛,光是走下五楼,就要耗费十分钟。为此,他近乎成了悬空老人。“就因为这几级台阶,我甚至产生了换房的念头,”徐先生说,“这次加梯顺利开工,我又能继续住在熟悉的房子里,美梦成真!”

  让楼内居民实现加梯梦的想法,萌生于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家住六楼的4号楼楼组长施如康对加装电梯事宜有了初步了解。深受爬楼之苦的他考虑到其他居民也反映过类似问题,便张罗起来。咨询过街道与居委会相关负责人后,施如康了解了加装电梯的前期准备步骤,并着手筹备所需材料。

  随后,施如康自发组织了一支加装电梯工作小组,他当带头人,每位成员分工明确:开银行账户、管账的,准备文件、跑腿咨询……然而最大的难题,卡在了意见征询这一步。“百姓百姓,百条心。每个人情况不同,想法不同,很正常。”施如康说,“这里是老旧小区,许多房屋都被租出去了,房东又早已搬离杨浦,联系起来有困难。想办法联系上了,有些人很配合,但有的只表示支持,不愿意出资,因为他们年轻,不住在这里,用不上电梯。”

  要逐一说服居民同意加梯,并非易事。好在施如康与邻居关系融洽,一次次上门走访,一次次电话联络,终于把事办成了。家住102室的陈奶奶在意见征询时第一个就签了字,“楼上那么多老邻居整日爬上爬下,很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既然现在政府有了好政策,邻居们又态度很热情,忙前忙后,那我当然要全力支持。”

  当然,老房加梯,除了要居民同意外,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楼栋的先天条件是否符合加梯标准。好在,4号楼没有这个烦恼。根据设计方案,电梯可直接加装在旧有的铁门外,且能实现平层入户。上海诠胜加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涛告诉记者,加梯的顺利程度,与小区本身的三个因素有直接关系:房屋结构、小区通道和绿化面积、地下管线。“如果这三方面都没有什么大问题,这个小区楼栋就天然适合加装电梯。”

  当天,小区居委会还与上海诠胜加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党建共建协议。黄涛表示,在优质硬件条件的基础上,沧州路180弄有望成为控江路街道首个成片加梯小区。“已经有三个居民楼通过意见征询了,也签约了,还有十多个楼栋正在征询中,因此成片加梯的希望很大。”

  据悉,4号楼加装电梯工程预计将于今年5月完工。

  闲置地下室重见天日——疏堵结合,非机动车停放、充电不再犯难

  经过三个月的修缮改建,日前,延吉新村街道台益公寓333号大楼长期闲置的地下空间已被改造为非机动车停车库,并且安装了智能充电装置,彻底杜绝了居民室内充电、飞线充电现象。随着非机动车车库的开放,居民们不约而同地将有限的地面空间让给私家车停放,匀出更开阔的通行空间,小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记者了解到,台益公寓里的两栋大楼在建造之初都规划有地下室,原本可满足居民非机动车停车充电需求。但其中一栋大楼的地下室因距离小区大门相对较远,且没有坡道供居民下车推行,逐渐丧失了“人气”沦为“堆场”。而另一栋楼的地下室则因车位有限,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不少居民铤而走险选择室内充电、飞线充电……

  松花江路居委会主任金敏介绍,居民区“三驾马车”为规范非机动车的停放、充电问题开展过多次宣传倡导整治,但收效甚微。“我们意识到,必须疏堵结合,为居民提供安全便利的停车环境,才能让他们自觉自愿下楼充电。”

  去年10月,台益公寓非机动车车库改造项目正式提上日程。清理堆场、规划车位、加装设备、改建坡道……在居民区“三驾马车”的密切配合下,尘封多年的地下室重见天日。

  台益公寓业委会李荣兴告诉记者,改建后的地下室为居民们新增了60个非机动车车位,加上原有的90个车位,按照原则上“一家一车位”的配比,车位只多不少。

  据悉,下一步延吉新村街道将争取在今年的政府消防实事项目中为台益公寓新改造的车库加装消防喷淋等安全设施和监控设备,保障地下车库和整幢大楼的消防安全。

  “我们种的不是花,是春天”——让社区魅力常青,让居民收获“永不凋谢的浪漫”

  挖开泥土,放入植物根茎,埋土,浇水……上午九点,浣纱四村的中心花园里,十余位阿姨妈妈正在花坛边忙着移植新鲜的杜鹃花。记者了解到,她们来自社区志愿服务队,以美化家园的方式,共度三八妇女节。二十分钟后,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花坛中,一朵朵杜鹃花娇艳欲滴,周围辅以常春藤作为衬托,满是春天的气息。

  “我们种的不是花,是春天”,社区党员志愿者孙继民说,“能为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很高兴。常春藤有很好的寓意,预示我们小区魅力常青。”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活动的开展,是社区自治的成果。此前,居民们觉得这些花坛空置许久,需要种些植物,填补空缺,而党员志愿者又乐于参与社区治理,美化社区。经过讨论,双方一拍即合。“这次种花活动是居民们讨论后一致通过的。”浣纱四村居民区妇联主席赵燕琴说,“我们也想鼓励女同胞积极参与社区自治,于是活动成功落地。”

  这边种花其乐融融,那边编花不亦乐乎。

  “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是今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场的亮点之一。“环形起针”“短针”“引拔针”“长针”……日前,参与编织冬奥会颁奖花束的“杨浦巧手妈妈”杜兆萍,来到大桥街道眉州路社区睦邻中心开展零基础钩花教学。在杜兆萍的指导下,只见彩色绒线在大家手中左绕右转,一片片花瓣陆续诞生……参加活动的女同胞都收获了一份“永不凋谢的浪漫”。

  从加装电梯到打造家门口的“会客厅”——楼组实现物理空间和心灵空间的双重更新

  明亮的电梯、人性化的残障人士通道、摆满绿植的楼道公共区域、精心设计的温馨“会客厅”……看到这些,很难想象,这是一栋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楼,而这一切真实发生在长白新村街道延吉东路131弄的“先锋”楼组内。说起楼组的大变化,楼组长杨晖感慨万千。

  2020年,“先锋”楼组启动加装电梯工程,为方便施工,需要在一楼开一个边门进出。考虑到施工期间可能会产生噪音、粉尘,影响到楼组住户的日常生活,身为楼组长的杨晖主动上门,挨家挨户征询意见。本以为会费一番口舌的杨晖,却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回应。不仅如此,一楼居民还主动清理施工留下的堆物,方便其他住户进出和施工队施工。如今,电梯已经竣工,楼道环境焕然一新,住户们自觉承担起保洁任务,大家表示:“加装电梯来之不易,我们要共同维护楼道环境整洁。”

  完成电梯加装后,楼道硬件设施焕发新的生机,软件如何跟上?杨晖下决心将楼道好好“打扮一番”,她自费购买贴纸、竹叶、玩偶等装饰物,对楼道进行美化,杨晖的行为感染带动了其他居民,大家积极为楼道美化出谋划策。居民们还自发集资粉刷墙壁,在楼道铺上地砖,喜欢绿植的居民则拿出家中花卉等为楼道增添绿意。其中,家住四楼的严阿姨看到楼道内窗户年久失修,自掏腰包进行更换。居民们看着楼道一天天“美”起来,心里乐开了花:“以后访客到这里来参观我们要收费啦。”这句玩笑话的背后是居民们对自家楼道满满的自豪感。

  楼道之美,不仅“美”在楼道环境的舒心怡人,还“美”在居民自己动手,更“美”在邻里之间的友爱和睦。楼道硬件提升后,杨晖总觉得缺点什么:“没有电梯前,邻里之间走楼梯遇到会聊上两句,现在有了电梯,上下楼是方便了,但大家见面的次数少了,日子久了,感情就可能变淡了。”在公共区域打造一个“会客厅”的想法油然而生。杨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楼组其他居民后,大家一致赞同。说干就干,大伙群策群力,决定在一楼公共区域开辟一个“会客厅”,放上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平日里,居民们有空可以在这里歇歇脚、聊聊天。“会客厅”成了沟通交流、增进感情的“小天地”。

  从加装电梯到打造家门口的“会客厅”,“先锋”楼组实现了物理空间和心灵空间的双重更新,敦亲睦邻、守望相助的氛围愈加浓厚。据悉,未来,街道将围绕“城市更新树标杆”的工作主线,突出“楼道净化、管理量化、心灵美化”的“三化”标准,进一步发挥基层创新智慧,打造更多人民城市的“美楼”样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在社区“种春风”“质造”更美好生活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在社区“种春风”“质造”更美好生活 2022-03-10 2 2022年03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