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社会组织五年培育方案:至2025年底,登记社会组织数达到1000家以上
如何让城市“毛细血管”越来越密、越来越有“弹性”

  ■记者 汤顺佳

  在城市中,社会组织承担着“毛细血管”的作用,无处不在、“查漏补缺”。提升社会组织的参与度,让这些“毛细血管”越来越密,越来越有“弹性”,杨浦一直在路上。

  截至2021年底,杨浦共有社会组织890家,持有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人数1726名,在大街小巷,他们提供的贴心服务,助力提升居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专职讲解杨浦滨江“知识点”,带市民畅游亲水岸线;全流程辅助指导,助力老房加装电梯;拓宽社区改建思路,提升居民居住质量……在杨浦,上海市杨浦区滨江治理联合会、加装电梯服务类社会组织、社区营造类社会组织等正在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杨浦区关于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行动方案(2021-2025年)》已经发布。方案提到,将从登记与开办扶持、荣誉激励奖励、项目支持引导、人才培养补贴四方面,对社会组织实施扶持政策。尤其在社会组织的登记开办过程中,杨浦将其注册资金的门槛,降低至3万元。如果举办者为应届大学生,注册资金仅需5000元。

  此外,在杨浦依法登记成立不足两年的社会组织,可在首次年检“合格”后,申请最多不超过1万元的一次性开办补贴。

  这些经济上的扶持,对开办初期的社会组织提供一定支撑。然而,光是让他们“萌芽”依然不够,只有不断“浇水”“施肥”,才能见到一棵棵“参天大树”的长成。

  浇水,指的是鼓励社会组织不断提出新项目。每年,杨浦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次公益创投活动,鼓励各领域的社会组织围绕社会治理领域的瓶颈难点和热点议题,大胆设计一些新项目。随后,杨浦选出其中的“金点子”,给予一定财政资金扶持,以激励社会组织深化对社会治理内涵的理解,提升参与治理的实践能力。比如,2020、2021这两年,杨浦围绕滨江治理创新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对其中的24个项目给予136万元的资金支持。

  施肥,是要让初期的社会组织尽可能多地与已成体系者互相交流,获取经验。杨浦已发布社会组织党建轮值会议机制。也就是说,排出一个街道“值班表”,每月举办一次社会组织党建交流会,由当值街道的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聚焦党建工作,自主组织、策划一场集体会议,让12个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之间比学帮带提供平台。

  根据方案,至2022年底,杨浦希望完成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一轴、两翼、多联”空间布局,至2025年底,实现区内登记社会组织数达到1000家以上,社会组织中的持证社工人数达到700人以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为企业扎根杨浦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如何让城市“毛细血管”越来越密、越来越有“弹性”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如何让城市“毛细血管”越来越密、越来越有“弹性” 2022-03-10 2 2022年03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