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没有旁观者。这场严峻的大考,考验整座城市运行体系、防控体系是否扎实,也考验各方是否能够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要做到这些,离不开科学的指挥协调,离不开充分的支撑保障,离不开一线的全情投入,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理解配合。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守“沪”,人人都是责任人;一起战“疫”,精诚团结共克时艰。
■高靓 宗禾
电话线这端一次次“发声”——眼睛干涩了,滴完眼药水继续看;嗓子哑了,喝口水继续打电话
“您好,这里是四平路街道疫情防控小组。”
“对,您是?”
一听到疫情防控小组这几个字,刘先生的声音就显得有些紧张,“我最近都没有出过上海……”
“请您放心,我们做个简单的流调排查,请问您最近通过网络购买了退烧药吗?”
原来,刘先生从网上购买了感冒药备用,他没想到这么快就接到了流调人员的电话。从购买感冒退烧药物的居民,到境外返沪、途经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都是流调排查组的排摸对象。
今年以来,四平路街道的防疫流调“听声者”们,平均每人每天拨打电话近百次,上门调查200余次。据介绍,流调电话需要详细记录被调查者的准确途经地、近期核酸检测情况、常住地址等信息,有时需要帮助被调查者回忆,有时需要以政策法规劝导,有时电话不通还要每隔半小时再拨一次。
四平路街道防疫办新进成员小包来自外省市,为准确记录流调信息,小包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向同事请教、学习上海话,“我来上海好几年了,能听懂一点简单常用的沪语,但有些老人讲的上海话我并不能完全听懂,这时就要耐心沟通,问清楚他们有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等信息,或向同事求助。”
“我可以承担一部分流调工作!”已经调离排查组的小姜听闻近日流调工作压力大,她主动申请“回归”支援。
面对海量信息,眼睛干涩了,滴完眼药水继续看;嗓子哑了,喝口水继续打电话;流调排查中如遇电话错误、无人接通的情况,就上门询问……深夜,流调小组办公室的灯还是亮着,电话线这端的一次次“发声”,是四平“流调人”面对疫情防控阻击战,克服困难,走出“小家”,守住社区这个“大家”的决心与信心。
让居民稳稳“拎好菜篮子”——平价菜平价肉不断供,日常所需线上线下都能买
疫情之下,是否需要“抢菜”、囤货?“菜篮子”供应情况如何?能否满足采购需求?
3月12日,记者走访了杨浦区内的多家标准化菜市场和综合超市,实地了解食品及各类生活物资的储备供应情况和价格走向。
记者在阳普敦化菜市场看到,各个蔬菜摊位上摆满了新鲜蔬菜,彩椒、茄子等“各占一隅”,数量众多,品质优良。市场平价区内供应的百余种蔬菜和猪肉,价格一如既往地亲民,米苋等时令菜售价仅每斤6.8元。“想吃的菜都能买到,菜价也平稳,还是比较放心的。”市民张阿姨说。
据了解,阳普菜市场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保供稳价工作小组,与农产品种植基地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备疫情突发应急保障供应。“我们要求各菜市场场长加强市场监测,每天关注本市场内蔬菜、肉类、鸡蛋等主副食品销售动态,及时掌握各摊位经营户的货品储备量,当出现销售量不足两天时,需提醒经营户及时采购备货。与此同时,公司下属的22家菜市场均坚持销售平价蔬菜和平价猪肉,有条件的市场还会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平价菜销售场地和品种。每天公示平价菜价格明细,并明码标价,让市民放心购买。”阳普菜市场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大润发长阳店内,青椒、芹菜、西红柿、茄子等蔬菜也是一应俱全,还不时有工作人员进行“补货”。米面粮油、蛋奶肉禽、水果、速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同样种类繁多,货架被填得满满当当。蔬菜区和水果区均推出了多款特惠菜和特惠水果。记者获悉,蔬菜区每个周末都会推出4-8个特惠菜,价格比市场价低5%-10%;水果区也会推出优惠活动,每隔15天更换一次品种。
“我们坚持保供应,不涨价。哪个货架上商品少了,工作人员就立即补充,尽可能满足市民需求。”大润发长阳店经理郭儒卿告诉记者,目前,绿叶蔬菜一般囤2天的量,根茎类蔬菜会囤3-4天的量,每天囤货量比前段时间多2吨左右。如发现蔬菜销售量上升,会及时与总部联系加单;肉品部分,每天厂商通过全程冷链送到门店,每日进货量一般能满足超市2天的销售量;大米储备量达到60吨;速食品方面,方便面、速冻水饺等也库存充裕,囤货量约有300多吨。同时,大润发线上平台持续运营、稳定供货,全方位满足市民采购需求。“速食、蔬菜、水果、饮用水等日常所需,线上都能买到,今天,门店线上平台的销售量上升了20%。”郭儒卿说。
近来,市民们对防疫物资的采购需求也开始加大。大润发长阳店第一时间对洗手液、消毒水、口罩、杀菌湿巾、免洗手消毒凝胶等防疫商品进行重点陈列。
菜场、超市是市民常出入的公共场所,记者在走访中也注意到,各菜市场、超市均自觉强化疫情防控管理,增加日常消毒频次,为市民营造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如何让孩子们居家学习一样精彩?充分准备、精准施策,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3月12日起,本市中小学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为确保学校相关教育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杨浦各校作好了充分准备,让孩子们的居家学习一样精彩。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成立专班,形成“一年级一方案”,专班成员积极研讨,精准施策,确保各年级线上教学正常开展。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由上海本地学生和新疆内地高中班学生共同组成,针对内高学生的特点,该校专设了“内高教学设备保障组”,集合学校各部门,加班加点为内高生线上教学作好硬件准备,各任课教师及班主任整理好教学所需资料及作业,提前发给教务处安排印刷纸质版发放给学生,各个年级组组织班主任轮流到校做好班级管理及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并要求到校管理教师必须保证两点一线,在校管理严格遵守防疫要求,确保学生安全。
出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复旦实验学校要求教师们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难易适中,批改形式多样。“我们要求老师要适度控制作业量,不可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学生负担。初中每天公示校内作业,训练题必须精选,老师们需及时、认真检查、批改作业;训练题的难度和量也要符合学生实际,可通过晓黑板等程序反馈学生作业,及时在课上进行讲解、答疑。同时,作业格式仍按教研组统一要求,口头作业与书面作业相结合。鉴于线上教学的局限,知识点的落实如家默、背诵,可以以口头作业形式由家长督促落实,能力提高、疑难解惑等需要有解题步骤的作业则通过‘晓黑板’等途径上交检查、批改和订正。”复旦实验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线上教学期间,学校还将通过各种互动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答疑解惑,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展线上教学,如何让幼儿“宅”家也能有“园”味?延吉幼儿园课程开发部负责教师探讨幼儿“宅家”课程。在各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教师们结对设计适合居家的运动、生活、游戏、学习等方案,采用视频推送、互动直播等多种形式,有效与孩子们进行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区少年宫将所有基础班和社团教学线上线下“无缝衔接”,推出了201门线上课程,包括中西器乐、舞蹈、合唱、戏剧、书画、工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项目和学生社团。区少年宫教师纷纷化身“在线主播”,现场直播和录播素材“双管齐下”,让美育教育在云端实现。为了让学生居家学习也能拥有较好的“沉浸式”体验,教师们群策群力,以项目组为单位,集体备课、查找资料、制作教具、分享经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动画视频等,提升在线学习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接下来,区少年宫还将在线上教学的基础上,持续推送丰富多彩的“艺趣一刻”线上微课,惠及更多中小学生,丰富他们的居家生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培元,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此外,杨浦区教育学院成立了“在线教学工作体系”,旨在引领全区中小学规范开展“在线教学”工作,努力为提升学生居家学习质效提供专业支持。教学指导组,负责做好线上学科教研、德育研究工作,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作业设计、资源准备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并成立在线教学指导中心组,聚焦重大研究项目实施推进、聚焦“高中双新”“义务教育双减”等落地实践,有意识推进区域教学数字化转型研究。保障协调组负责制定《杨浦区线上教学指导手册》教师版和学生版,为区域学校疫情期间开展在线教学提供网络运行和技术保障。宣传督导组则加强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并对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以及学院干部、教职工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等情况进行督促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