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隔离不隔爱,封控不封心,杨浦从未隔绝与老人的“亲情”
全力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百米”

  编者按

  近日,上海的“三区划分”备受瞩目。无论是“封控”“管控”,还是“防范”,都是为了抗击疫情。

  “这些菜味道很灵的”“我家老人独居,有这样一群志愿者和好邻居,我特别安心”……特殊时期,杨浦多支力量奔走在一线,守“沪”夕阳,全力打通为老服务的“最后一百米”。

  ■宗禾   汤顺佳   王歆瑜   毛信慧

  这是一份团购公约,也是一份邻里互助公约——全流程清单化追溯,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可享代团代送服务

  “这样的特殊时期,小区的睦邻互助文化让我深受感动。”

  “我家老人独居,有这样一群团购组织者、志愿者和好邻居,我特别安心,感谢他们。”

  ……

  大连西路四弄是传统的老工人新村,老龄化程度高,没有电梯,物业管理较为缺乏。面对“买菜难”“物资送不到”“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问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雪蓉迅速发布志愿者招募令,得到了居民的热烈响应。招募令发出不久,一支“社区保障志愿者服务队”就成立了。服务队平均年龄36岁,共51人。

  蔬菜团、水果团、米面团……最近,社区团购成为不少居民补充生活物资的主要渠道。然而,社区团购为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困扰:小区配送力量不足怎么办?商品品质是否有保证?大批物资到达后如何正确消毒,杜绝物传人风险?

  为了平衡好生活需求与社区防疫之间的矛盾,大连西路四弄小区居民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带领下,开启了“居委指导、居民主导、公约倡导”的团购模式。

  居民区党总支挂职锻炼选调生鲍晴牵头搭建平台,开展线上座谈会,明确采买需求,分析现有流程薄弱环节及疫情防控风险点,指导居民规范有序推进社区团购事宜。

  随着团购事宜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人站了出来,共同参与组织,从事前审核、事中配送、事后追溯三个层面,进一步细化团购规则。

  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引导下,居民们凝聚共识,本着“自愿、奉献、友爱、互助”的精神,自发形成《大连西路四弄小区团购及邻里互助公约》,对采购发起、物资配送、消杀处理、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环节进行了规范和倡议。

  公约倡议,优先采购生活必需品和必要防疫物资,暂缓改善型物资采买;团购发起人应确保团购来源正规、货真价实,规范开展到货消毒工作;呼吁开展邻里互助,楼组长、楼栋志愿者结对帮扶本楼栋困难群体,为独居老人、妇婴等特殊群体代团代送。

  为保障团购商品安全可靠,居民们摸索形成了团购链接审核制度,包括发布在团购群的所有链接都要经管理员集体审核,确保具有保供等正规资质后方可开团;为减轻配送压力,严格控制每日成团数量,非必需品不成团、非必需品不配送。小区建立志愿者分类管理体系,明确无接触运送规则。此外,志愿者们建立了“商家-配送志愿者-购买者”全流程清单化的追溯体系,确保每单团购都能在事后追溯到人。

  自小区形成公约、正式“开团”以来,大家规范成团,同时合力劝退了来源不明、资质不清及非生活必需的采买。接下去,居民区将根据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要求,不断调整完善团购细则,努力做好物资配送“最后一百米”服务,合力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物资的采买需求。

  “每天伙食都很好,服务也很到位”——养老院住养老人的精神生活和一日三餐一样“营养均衡”

  “这下不愁了”,近日,上海欣益养老院的食堂主厨格外高兴,因为杨浦商贸集团供应的200份新鲜蔬菜“飞”入养老院后厨,为院内的日常供餐带来了“及时雨”。

  荤素搭配,才能营养均衡,对养老院的住养老人来说,更是如此。开包后,大家惊喜地发现,蔬菜包内不仅有耐存储的花菜、白萝卜等根茎类,还有茼蒿、菠菜、生菜、芦笋等颇受老人喜爱的时鲜货。

  第二天,“爱心蔬菜”就上了老人的餐桌。清炒茼蒿、番茄炒蛋、红烧肉百叶结……美味佳肴的背后是大厨们的挖空心思、“花式投喂”。“这些菜很新鲜,味道很灵的!”住养老人李杭生对菜品格外满意,“虽然我们养老院一直处于封闭管理,但每天的伙食都很好,服务也很到位。日子过得踏实、放心。”

  除了饮食保障,老人的精神生活是否也如菜品一样营养均衡?

  “王阿姨,你也出来活动啦”“李大姐,今天我们玩点啥”……

  上午八点,欣益养老院里一片欢声笑语。小小的中心花园被工作人员充分利用起来,划分成多个区域:想做保健操的,去长椅区;想玩立式乒乓球的,到走廊区;想玩扔沙包游戏的,则可前往小广场……此外,在公用的活动器材摆放处,还有不少老人正怡然自得地使用健骑机、太极推盘等锻炼身体。

  院内院外隔着一道铁门,家属暂时无法探视,然而“隔离不隔爱”,护理员们就成了“云交流”助手,帮助老人使用手机,与家属进行视频通话。如果老人手机是“古董机”,护理员们的手机,就是老人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之桥”。“每天和家里人打个电话,在院里也有护理员陪伴,不觉得孤单。”一位老人说。

  锅里散发着阵阵烟火气,爱心送餐“不打烊”——让150余名困难老人吃上新鲜饭、热乎饭

  早上7点多,由上海杨浦阳光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管理的延乐睦邻小厨的厨房就忙开了,只见工作人员在垫着隔音垫的菜板上切着青菜、卷心菜等,锅里散发着阵阵烟火气……为了给延吉辖区百余名就餐困难老人服务,这样的日子已有13个年头。

  目前,因疫情防控需要,社区长者食堂和老年助餐点的所有堂食均已暂停,在落实防疫措施的前提下,依然保留外送和外带服务。

  特殊时期,要每天保证辖区150余名困难老人能吃上新鲜饭、热乎饭,并非易事。每天清晨6点,延乐睦邻小厨负责人严师傅就开始进行当天食材的接收工作。到岗的每个工作人员除了要出示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以外,还要进行测温和抗原自测。与此同时,送餐工作群也开始热闹、忙碌起来,每天送餐前,送餐团队需提前排摸好封控小区情况,对照整理送餐名单,并及时与居委会工作人员对接,保障送餐渠道通畅。

  每天此时,也是上海杨浦阳光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社工张琳电话最多的时候,前一天晚上她还会把小厨员工所在社区的封控情况了解清楚,定期将名单报送街道开具“通行证”,同时招募储备志愿者确保第二天的送餐服务正常进行。

  3月以来,延乐睦邻小厨团队克服种种困难,风雨无阻送餐,每天外送150多客饭,月服务老人4000余人次。

  不到千米长的路被走出了“日均3万步”——护理员就地“转型”,成为助老志愿者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杨浦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目前处于暂停状态。然而,护理员们并没有停下脚步,又在社区忙碌开了。

  从天刚透出蒙蒙亮,一直到居民家晚饭的香气散去,他们奔波在垃圾站、楼道、小区大门口、居委会,不到千米长的路被走出了“日均3万步”。自封控以来,从管理员到护理员,爱得康护理站已经有20多人放弃休息时间,自告奋勇到所在小区报名成为志愿者。为孤老送饭送菜、扔垃圾,扶老人下楼做核酸检测,教老人做抗原测试……他们常常忙到忘记吃饭、上厕所,“我们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

  有些老人子女不在身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抢菜,在物资尚未配送到户时,一日三餐就成了难题。爱得康护理站护理员组长孙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把自家面粉拿出来,和几位志愿者一起蒸了几笼大包子给老人们送去。

  小区封控后,优康安和护理站的护理员何美秀、孙玉梅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她们配合社区防疫人员参与物资配送、秩序维护、解释沟通等工作的同时,还协助服务小区的独居失能老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全力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百米”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全力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百米” 2022-04-14 2 2022年04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