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开江

  ■周建 文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在黑龙江农村插队,生产队位居黑龙江上游,村庄房屋沿江而建。每逢10月,黑龙江进入封江期,江面冰冻三尺,时间长达半年。

  每年5月1日前后,气温转暖升高,冰雪消融,进入了黑龙江开江期。开江对沿江的百姓而言是件大事,江边时常站立许多人,观看每年一次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开江盛况,而居住在上游的百姓,更为担心的则是“倒开江”极端状况的发生。

  那年我站在黑龙江边,饶有兴致地观赏着开江的壮观场景。冰面解冻融化开江起动,初期冰面不断发出“嘎、嘎”的爆裂声,此起彼伏。细细端详,冰面呈现出若隐若现一条条细微的裂缝,目不别视,潺潺流水徐徐露出了冰面,缓缓向四处流淌。

  随着裂缝慢慢延伸加宽,江水喷涌而出,原本连成整体的冰面各个击破逐步瓦解,形成四分五裂无数独立的冰块。

  当下游江水流动时,上游江面冰块,随之松动融化,漂浮于江面顺势而下,在相互撞击的推拥下,随江水汹涌澎湃,奔腾不息,流向下游。也有部分冰块遭撞击后,被推至岸边搁浅,停滞不前,渐渐融化汇入江中。

  冰形成时,因不同压力可以有不同晶格结构的冰块,当地人称为冰碴子,有棱有角,形状各异,三角形、四边形、不规则的多边形。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美不胜收。更有奇形怪状的,尽显鬼斧神工之妙。

  冰块漂浮江面,随激流顺势而下,相互之间发生猛烈撞击,又分裂出大小各异的冰块,体积大的有好几个立方,俨然目空一切的巨无霸,漂浮在江面,大有舍我其谁之气概。此时,只见,自上而下,推波逐流,气贯长虹,当地人称之为“跑冰排”,是黑龙江开江的一道独特自然景观。随着气温升高,冰块逐步融化,最终汇入江水。

  黑龙江开江,其实有“文开江”和“武开江”之分。

  所谓“文开江”,原由为气温缓缓升高,江面冰雪逐渐融化,致使整个开江过程慢条斯理,按部就班,瓜熟蒂落。冰块融化后,绵绵不断的江水载着冰块缓缓流向下游,和风细雨,碧波浩渺,温文儒雅,旷日持久。

  “武开江”则表现为受气温迅速回暖,冰封的江面一夜之间断裂,冰排顺江而下,铺天盖地,如疾风骤雨,似万马奔腾。巨大的冰块以排山倒海之势,飞流直下,冰块之间不时发出“嘭、嘭”的撞击声,如万钧雷霆,恢宏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浩浩荡荡的冰块一泻千里,很快消失,江水又恢复平静。

  黑龙江上游南、北两源在漠河以西洛古河村汇合,气温寒冷,开江一般均为下游冰面首先融化,接着上游开始解冻,一切顺理成章,平安无事。但极端情况也有发生,若上游江面先于下游解冻,当地老乡称其为“倒开江”。

  “倒开江”表现为:上游江水漂浮着大大小小的冰块,如同脱缰野马撞击到下游尚未完全开封的冰面,源源不断的冰块在此受阻,前赴后继,迅即一层层高高叠起,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冰坝,迫使水位不断升高,直至江水上岸倒灌。地势低的村庄水灾泛滥,庄稼被淹,房屋倒塌,家园遭殃。

  听老乡说,我离开生产队回沪后,有一年春季黑龙江冰面出现了“倒开江”,江水上岸淹没了我插队的公社所在地和整个村庄,损失惨重。不得已,公社与生产队整体搬迁至离江边8里地外,地势较高的后山,另起炉灶,重建家园。而时常勾起我回忆与遐想的,令我无法忘却的两幢知青宿舍,因水灾泛滥无一幸免,夷为平地不复存在。

  那年,我重返黑龙江,站立于知青宿舍遗址,脚下踏着的是一大片长势喜人的庄稼,这里早已成了农田,令我思绪万千,感慨不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孙子给我的奖学金
观开江
初春
搭起一座彩虹桥
戴胜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观开江 2022-04-19 2 2022年04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