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歆瑜
本报讯 “你好,你们需要志愿者吗?我是一名党员,我来帮忙。”
家住开鲁四村的刘琳芬是复旦科技园小学的一名教师,在接到学校开展线上教学的指令后,她意识到本次疫情防控的紧迫性和严重性,在还未封控前,她便主动到居委会线下报到,增援社区治理力量。报到的时候,她还带上了自己的孪生妹妹刘琳芳。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3月19日,小区第一次组织全员核酸检测,经历过学校千人以上核酸检测工作的姐姐刘琳芬,和居委书记沟通后,联合小区内其他志愿者,连夜成立志愿者突击队,担当“分拣员”“宣传员”“引导员”的角色。刘琳芬还主动请缨负责给核酸检测志愿者培训、组织策划等工作。
刘琳芳则担负起小区志愿者的协调调配工作。在居委会和志愿者的通力合作下,顺利完成了小区第一次84个楼栋3000多人次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核酸检测仅是社区防疫工作中的一项,封控期间,居民的物资供给是摆在居委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妹妹刘琳芳主动提出可以试着寻找物资货源,为居民们解决基本生活需求。
从挑选供货商、电话咨询,到核对比价、核查资质、比较商品质量,刘琳芳有“几大不碰”原则。“不是刚需,不碰”“商家资质有问题的,不碰”“发货时间不能保证的,不碰”……“团购”从选品到下单都是大量的准备工作。物资送达的时候往往是凌晨,刚睡下的志愿者们又起床验货、收货、消杀、分发到各楼栋门口。
“刘老师,家里的蔬菜又快吃完了。”“这两天有啥能订购的吗?”“想吃肉了。”……截至目前,刘琳芳和志愿者们已为居民联系到鲜奶、鸡蛋、蔬菜、大米、猪肉、油盐酱醋等刚需物资,虽数量有限,但也能缓解一些居民的需求。
居民区里还有许多独居老人。封控第二周,听说36号楼一位80岁的独居老人家里物资不够了,19号楼有位独居老奶奶牙口不好且行动不便……刘琳芳立即收集蔬菜、鸡蛋等刚需物资,和楼组长一起将东西送到老人手里。
近日,姐姐刘琳芬应区委组织部部署,下沉到长白新村街道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妹妹刘琳芳继续奋战在开鲁四村居委,对姐妹俩来说,改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初心。
而经过这段时间的经历,妹妹向居委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她写道:“在上海这场抗疫战斗中,我在社区一线奋战了20多天。在这支队伍中看到许多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这一幕幕深深震撼了我!我希望能加入到组织中,接受考验和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