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 文
不知不觉,封控在家已经两个多星期了。我们楼栋因为有个密接,又位于浦东,成了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小到大,还从来没这样长时间居家足不出户过。犹记去年上海刮台风时候风雨交加,一天没有下楼活动就觉得浑身难受。很多年前,有次打篮球扭伤了脚踝,也不过在家呆了几天而已。
民以食为天。现在每天在家,吃成了头等大事。因为小区是突然封闭,家里没有多少余粮。一开始还可以轻轻松松点点外卖。但是渐渐地疫情形势愈发严峻,直接表现就是手机上可以买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很多商店停止接单甚至关门大吉。以前是“君子远庖厨”,现在自己不得不整天成了“锅台转”,跟着视频学习做菜。活了四十多岁,有生以来第一次学着杀了鱼:刮鳞,剖腹,取内脏……弄得一手腥味。不过好在没有白忙活一场,做出的鱼汤还比较鲜美,分两次喝完没有浪费。
以前吃饭比较随意,经常吃一半扔一半,现在买菜不易,做饭连蒜瓣都要数着用了。现在我们楼栋群里,大家每天关注最多的就是如何抢菜。我也定了闹钟,一大早就叮咚抢菜,可惜平台经常挤得瘫痪根本抢不到菜。感谢一个朋友大老远从青浦坐了一个多小时地铁给我送来两大袋菜,一个江西的朋友给我快递来了几大包方便面。还有同事小朱,这个90后的上海小朋友,在买东西已经难于上青天的时候,开车给我送来了大米鸡蛋和蔬菜。后来,社区也给每家每户送来了一些爱心菜,让我从此“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生命在于运动。封控前上班时候,中午可以在楼下北外滩散散步,既能饱览对岸浦东陆家嘴的壮丽城市风光,又能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看海鸥在空中自由翱翔,对面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傲然伫立宛若天空之城,江面上大小船只来来往往……微信步数不知不觉就是几万。周末我还喜欢一个人去松江佘山,沿着绿道可以一直走上几个小时。现在天天宅在家里,就像小时候课文里写的,“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每天步数一落千丈,只有一两百,真是惨不忍睹。但我“螺蛳壳里做道场”,巴掌大的地方,一样不能放弃运动。我买的几十斤的杠铃现在帮了大忙,每天除了居家办公以外,我可以随时练习杠铃。不求每次强度多大,但是每隔一会就做一组,再辅以原地小跑,俯卧撑……一边运动,一边听听新闻,一天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劳逸结合,不仅避免了久坐伤身,人的精神状态也可以保持好。疫情拐点还未到来,封控生活还在继续。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共克时艰,迎来胜利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