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好防疫“关键小事”

  ■解敏

  日前,我的朋友小王去浙江玩了几天。出门前特地做了一次核酸,但到了杭州,一下火车,还是被要求再做一次。上海到杭州,高铁只要45分钟,从他下车、扫码登记、做核酸、拿到通行核验小纸片却用了1个多小时。此后在浙江省内多个旅游景点,对核酸报告的认可标准也不尽相同。在台州景区,来自上海的检测报告可以畅通无阻。而到了雁荡山却被要求离开上海满三天才能进景区。小王不禁发出一声长叹,说好的“互认”何时才能真正实现?

  核酸检测是筑牢防疫屏障的关键手段,也是公众出行的重要依据。目前,部分地区对核酸检测结果依旧十分谨慎,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对其他地区的结果不认可。这种“从严”做核酸的要求既增加了重复检测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也降低了工作效率,严重影响了公众正常流动和出行的便捷度,无形中也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添堵”。

  7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推动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此举是为了提高防疫效率,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有序出行。严禁以本地健康码未能查询为由,拒绝通行、拒绝群众进入公共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不得要求群众重复进行核酸检测,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提升生活生产效率。

  通知一出,很快一些地区就已经先行先试了起来。8月1日,上海“随申办”移动端新增上线了“长三角核酸查询”功能和“随申码核酸信息关联”服务,可查询用户近14天在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区域核酸检测数据记录。在开通关联服务的次日,可通过“场所码”“数字哨兵”扫码核验用户在长三角区域最近一次的核酸检测结果。北京“健康宝”上也可以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此外,广东、安徽多地也有了响应措施。

  检测结果互认的背后需要的是海量数据的互联互通,同时要具备完善的技术支撑。核酸检测关乎精准防疫成效,地域之间数据信息壁垒一旦打开,势必将对核酸检测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检测人员和核验人员要提高责任意识,确保结果上传的及时性,更要加大检测质量监管力度,最大限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或许有人要说,不就是多做一次核酸吗?毕竟现在已经比之前好多了,低风险地区不再需要异地隔离。但随着各地防疫工作科学性、精准性的不断提升,疫情防控和便利出行并非不可兼顾。眼下,正值暑期消费旺季,在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的大背景下,实现核酸检测结果互认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一件“关键小事”。对于提升防疫的科学性、精准性有着积极意义。

  各地需要互认的不仅是核酸检测结果,健康码、疫苗接种记录、场所码的统一等也亟待优化。唯有将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每一件“关键小事”编织成网,构建起一座集约高效的全国数据库,才能真正做到与民为便,助力疫情防控实现“全国一盘棋”。(来源:新民晚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专题
   第06版:民生·社会
   第07版:评论
   第08版:专题
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图片新闻
归来依旧是少年
为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添动力
做好防疫“关键小事”
杨浦时报评论07做好防疫“关键小事” 2022-08-09 2 2022年08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