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回到家,推开门就有语音管家服务,一坐下电灯就自动亮起。这样的智慧生活是否遥远?
城市之所以产生,是人们为了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创造一个更加安全、更加美好的空间。将“人民至上”刻进城市肌理,是打造人民城市的关键。
9月,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上海杨浦)揭牌,其核心机构之一的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也同步揭牌。区校强强联合,推动在杨浦率先构建基于智能技术、充满活力、富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
在杨浦,“科技含量爆棚”的智慧生活将触手可及。
■记者 汤顺佳 毛信慧 宋玥
在家里走几步就能遇到“小聪明”——千兆网速每个房间都能用
假设有客来访,主人碰巧不在家,怎么办?按响智能门铃,主人通过摄像头远程确认来者身份后,再通过手机发送临时的门锁密码,输入密码,访客便可进入。这是上海移动智慧家庭体验馆中的一个应用场景。
9月3日,在上海移动杨浦滨江营业厅大楼一层,智慧家庭体验馆开馆,模拟实际生活场景,展出多款实用的智能设备,同步上线全屋千兆的超快网络服务。
大门开启,房间自动进入居家模式,暖光灯亮起,电视屏幕打开……馆内模拟了一个真实居住环境,餐厅、卧室、厕所等一应俱全,而各种智能家居设备就放置其中。几乎每走几步就能遇到惊喜——比如,入门的开放式厨房顶部,装有烟雾传感器和燃气传感器,可及时感知屋内危险情况;走进客厅,高清晰度与色彩还原度的超大8K电视映入眼帘,找一个悠闲午后,连接VR设备,可与好友来一场线上球赛。
“小翼管家”“我在”“开窗帘“明白”,来到卧室,叫一声智能管家,窗帘便自动打开,都市夜景尽现眼前。智能台灯感应人上下床的动作,并作出开关反应。在儿童房,安全被放到首位。智能插座可设定开关机时间,还能借助手机远程通断电,而桌上一张小小的电子学生证承载着更多功能。“很多孩子在学校不能佩戴智能设备,那么上下学安全如何保障?这张电子学生证就可提供帮助。它上面的数字按键,可设置成一键拨号,方便孩子拨打家长电话。它还有交通卡的功能,内置离线健康码,方便孩子乘坐公共交通。”上海移动工作人员许敏慧表示,“如果家长想知道孩子的实时位置,也可启用它的定位功能。”
平时宅家上网,明明装了Wi-Fi,但只要到另一个房间,一墙之隔就会影响网速。像馆内陈设这样组合使用各种智能设备,会不会产生“全屋网卡”的尴尬呢?许敏慧告诉记者,组合排布的FTTR全光Wi-Fi是硬基础。网线设计一路隐形,不影响房间美观。“这个全光Wi-Fi的从光路由,它分布在我们每一个房间。还有一个总控系统,就是全光Wi-Fi的主光网关。通过这样的组合,我们就可以实现每个房间达到一千兆以上的网速。”
当下在上海,数字生活的飞速提质离不开千兆5G、千兆宽带和千兆Wi-Fi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加速普及。推进千兆光网和5G协同发展,已成为宽带网络建设发展的重点。近年来,为助力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上海移动积极推进全千兆网络建设,不断提升居民对数字云生活的感知,取得了网络、用户规模、终端和应用全面领先的发展佳绩。打造这样的实景场馆,正是为了让市民现场体验超快网速,实际感受它带来的生活便利。
“还是希望尽可能普及全千兆网络和智能设备,希望市民用得起、用得好,让更多优质服务走进千家万户,来到市民身边。”上海移动市场经营部总经理助理王晔表示。
会场里看似普通的椅子,其实“科技感满满”——大创智企业举办元宇宙3D打印椅全球首展
会场里看似普通的椅子,其实“科技感满满”。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2)举行期间,大创智企业一造科技办了一场展览——元宇宙3D打印椅全球首展。
这把椅子是由一造科技推出的全球首台元宇宙3D打印机MetaPrinter耗时约3小时打印出来的。除了展览展示,今年元宇宙3D打印椅几乎覆盖了2022WAIC全体会议产业发展论坛的整个会场。会场中使用的200多把椅子,均由元宇宙3D打印机制作。
据悉,MetaPrinter由一造科技与同济大学研发合作,将元宇宙场景与大尺度3D打印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旨在以区块链数据存储及低碳智能建造为核心技术,全力辅助未来虚实融合场景的建设。作为全球首款面向NFT建筑艺术作品定制化生产的元宇宙3D打印机,MetaPrinter具备生产建造一体化、线上线下实时交互、可移动、可多站点联动打印等特点,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实现全加密的设计存储、文件传输、生产流程。同时,MetaPrinter以回收塑料为主要生产原材料,并兼容各类纤维增强改性塑料颗粒原材料,满足各类大尺度3D打印应用场景的材料需求,实现低碳建造。
近年来,一造科技深耕建筑科技赛道,参与建筑产业从数字建造到智能建造的历史转型,以艺术创意设计思维视角为抓手,打造反向整合智能设计与建造的建筑一体化营建范式。
“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与社会的磨合适应”——杨浦的创新生态是超前探索智能社会建设的“沃土”
“在智能社会建设探索方面,杨浦具有创新生态优势,作为实验基地而言,其社会结构多元化,产业类型丰富,人口构成完整,具有不可比拟的要素健全优势。此外,相关部门还有大量的基层治理探索经验和人才集聚效应,为智能社会的技术进步提供素材积累和人员储备。”9月2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社会论坛在杨浦举行。论坛上,杨浦区发改委负责人如是说。
当天,由中央网信办等八部门联合确立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上海杨浦)正式揭牌,其核心机构之一的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也同步揭牌。
据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上海杨浦)于去年9月获批,位列中央网信办等八部门公布的10家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内,也是上海唯一一家。该基地以上海市杨浦区为应用主体,以同济大学和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中国(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为核心研究主体和技术主体。
这是杨浦基于科教资源和创新生态优势,以及丰富的数字经济发展及城市数字化转型实践,超前探索构建面向未来的智能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杨浦与同济大学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期揭牌的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作为上海市教委确定的新一轮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平台。中心依托同济大学建设,汇聚法学、经管、人文、信息、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等多学科和单位力量,联合阿里巴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共同开展协同创新。
未来,该中心将以上海市杨浦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为平台开展社会实验与印证检验,为人工智能可信向善发展贡献上海智慧,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当天,来自人工智能、公共管理、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法律、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国内外权威专家以及来自管理部门、产业界等专业人士,围绕“智能社会、协同治理与人民城市”议题,开展圆桌对话,为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建言献策,贡献了一场丰富的思想盛宴。
“产业界在智能社会推进中,除了面临着公共数据匮乏的困境外,还面对数据本质的挑战,即数据量大但并不可用的问题,未来要在场景化应用数据方面下功夫,尤其是关系到百姓衣食住行的重要方面,为数据做梳理、打标签,这样才能做好精准服务和高效利用,为城市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城市智能化发展。”上海脉策数据科技有限公司CEO&联合创始人汤舸表示。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薛澜认为:“古往今来,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都离不开与社会的磨合适应,产业技术由企业实现突破后,需要面对社会的考验以及政府的规制。面对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市场、社会和政府方面应当协同发力,充分激发管理创新潜力,推动技术的高效运用和发展,满足人民需求和社会服务,真正落实到人民城市建设中来。”
本版部分图片由相关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