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篇关于汉字读音变化的网帖引发关注,其中存在不少错误
“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早已审定

  据解放日报 “许多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如今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成了对的……”近日,一篇《广电人注意!这些字已经改读音了》的网帖,再度引起网友注意,点击量接近10万。该网帖列举的规范读法:“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等,真的是新近改的吗?

  通行读音仍参照1985年审音表

  上海辟谣平台追溯发现,帖子与2019年曾在网上传播的《播音员主持人请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基本一致。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进行过三次普通话审音,分别是1956年、1982年和2011年。每一次审音,都历经数年。如,1963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是第一次审音的成果,也成为普通话异读词读音的基础。

  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第二次审音的成果,也是目前参照使用的审音成果。根据1985年审音表,“确凿”不读“确zuò”,读“确záo”;“驯服”不读“xún服”,读“xùn服”,等等。

  2011年,我国启动第三次普通话审查,并在2016年向社会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到目前为止,2016年征求意见稿尚未定稿公布,所以,通行的读音仍旧参照1985年审音表。

  参照1985年审音表,会发现网帖中有很多内容不正确,部分让人以为新近才改变的读音,其实在37年前就已规范。例如,“一骑(qí)红尘妃子笑”中的“骑(qí)”由“jì”更改而来,都是1985年审音表规定的。

  比较网帖内容、1985年审音表、2016年征求意见稿可以发现,网帖中有部分内容来自2016年征求意见稿,帖子将尚未定稿的读音误称为已经审定的读音。此外,还有部分内容引用错误。比如,网帖称“‘粳米’的‘粳’原来读‘jīng’,现在要读‘gěng’”。在2016年征求意见稿中,标注“粳jīng(统读)改为粳gēng(统读)”,网帖声调标注错误。

  事实上,“粳”字到底如何发音,在2016年征求意见稿发布后,争议较大,尚无定论。曾有语言专家表示,“粳米”的“粳”本读“jīng”,绝大部分人也是这样读的,但2016年征求意见稿将其审为“gēng”,应该是“以北京语音系统为审音依据”。这是学术问题,目前意见还不统一,并未确定“粳”字的最终读音。

  再如,被部分网友称作“感到怀疑人生”的“说客”中“说”的读音,网友们认为应该读作“shuì”,但网帖说已经改成“shuō”。可对照1985年审音表和2016年征求意见稿发现,两者并不矛盾,“游说”中的“说”字读音没有变化。其中,1985年审音表显示为“说shuì,游~”,而2016年征求意见稿显示为“说(一)shuō~服,(二)shuì游~ ~客”。可见,2016年征求意见稿是增加了“shuō~服”这个读音,并不是将“游说”“说客”中的“说”字改音。

  “从今不从古”更为合理

  网帖除了以讹传讹外,也没有将部分文字读音的变化说清楚,引发误解。比如,根据1985年审音表,“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等读音就早已确定了,并不是新近才改定的。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表示,这种差异实际上是由古音和今音不同造成的。所谓古音与今音之差,并非只发生在当代。古诗词讲究平仄押韵,从先秦到汉、唐、宋,读音的变化,最早宋人就已经发现,某些字的读音在一首诗中不合韵脚了。为此,宋人采取的办法是临时改一个字的读音以便读起来还押韵。这在语音学中称“叶音”,也称“叶韵”“叶句”,“叶”也作“协”。明清以后,“叶音”之法逐渐被淘汰。

  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为例,这是一首首句入韵的七绝,即以第一、二、四句的末字“回”“衰”“来”押韵。这三个字用普通话念起来并不完全相谐:“回”读huí,“衰”读shuāi,“来”读lái,要说押韵,只有同属开韵(ɑi)的“衰”“来”可以算得上押韵,而属于微韵(ui)的“回”字不能与之相押。过去,为了解决今音不同韵的矛盾,把“衰”字原来的读音shuāi改为cuī,但这样改并没有史料依据,也未解决今音不同韵的矛盾。

  首先,“衰”若读cuī,与诗文本意不通。“衰”字读cuī时,用以表示“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和“由大到小依照一定标准递减”,如衰序等意义;读shuāi,用以表示“衰微”“衰老”“疏落”等意义。在现代汉语中,“衰”读cuī的音要写作“缞”,只表示“丧服”的意思。改读的结果,反而易造成理解障碍。

  其次,将“衰”改读,也不能解决全诗押韵的问题。这首诗的首韵“回”(huí)与末韵的“来”(lái),今音分属两个不同韵部,这是全诗韵不同的关键。当“衰”读shuāi时,虽与前面的“回”字不谐,但与后面的“来”字押韵;改读cuī音以后,与“回”字合辙,但与“来”字拉开了距离,并没有收到协同全诗韵读的效果。

  黄安靖说,从古音到今音(普通话)的变化原因和规律十分复杂,“很多古音都已经发生变化了,为何只改韵脚?实际上是改不胜改的”。从语言的统一规范来说,“从今不从古”的原则更为合理。

  当然,一些特殊名词的读音则适合采用“名从主人”原则,即当地人怎么读就怎么读。如安徽六(lù)安、浙江台(tāi)州、山东东阿(ē)等地名,仍保持古音。■施晨露   任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早已审定
26条扶持养老托育服务业
“中国网事·感动2022”三季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启动
广告
杨浦时报资讯06“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早已审定 2022-09-06 2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