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儿童是家庭、社区、社会的未来,也是城市发展、社区治理不可缺少的主体。
2020年12月,杨浦率先提出“社区+滨江”的儿童友好城区建设理念,在杨浦滨江5.5公里公共空间打造一个“儿童友好 人人友好”的示范区。围绕百年工业以及滨江生态格局特色,杨浦以儿童需求为导向,编制规划设计导则和体系,实现杨浦滨江多维度的儿童友好公共空间。
儿童友好,让城市更美好。不仅如此,儿童友好理念从杨浦滨江出发,“童心畅享的动人风景”不断融入城区各个角落,融入居民生活。
■记者 成佳佳 汤顺佳 窦雨琪
每周四,她有个“保留曲目”——“云专送”列车驶来,童年玩出“新花样”
每周四,锁定杨浦区妇联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妇儿“云专送”一周活动安排已成为小洁妈妈的“保留曲目”。“去年,我们在杨浦滨江妇儿之家参加了几场特色活动,孩子反馈非常好。今年我们持续关注,提前报名线上活动,让亲子双方都收获了不少实用知识。”小洁妈妈说。
去年7月,杨浦滨江妇儿之家正式开放,掀起了一波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环境的创建热潮。受疫情影响,今年,滨江妇儿之家活动的主要阵地转移到了线上,但在大朋友们为小朋友们倾心打造的向往之地、乐活之地、成长之地里,欢声笑语从未间断。
童享绿丘、她乐沙龙杨浦滨江妇儿之家服务项目、青少年情绪管理指导项目……从今年5月22日第一期“云专送”上线,由杨浦区妇联和杨浦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为妇女儿童度身定制的公益项目,就接力以“云快递”的方式,跨越空间,玩出了“新花样”。
在众多特色活动中,小洁妈妈尤其钟意青少年科普系列。这一系列主要以“我是探险王”“我是环保王”“我是实验王”“WHO AM I”4大科普启蒙内容为主。青少年科普活动并不少见,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能收获家长和孩子的一致好评?记者了解到,“我是探险王”以教授野外求生和生存技能为主,结合“露营热”,培养孩子们自立自强自理等综合素养。“几场活动参加下来,我发现,孩子开始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逐渐有了勇于实践、不怕失败的优秀品质。”小洁妈妈表示。
而转为线上进行的“我是实验王”板块,就地取材,从家里寻找实验的材料,通过各种小实验,让孩子了解这些物质元素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教会孩子如何去观察、思考世界。
“以科学为支撑,以观察、实验等为形式,我们积极探索,致力于为青少年科普启蒙活动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我们鼓励孩子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融入社会,了解更多城市以外的生活经历。”区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夏天,上海人民广播电台103.7《早安新发现》栏目主持人卢卡斯带着孩子们一起讲故事。绕舌、弹舌、呡唇……通过不断学习发声小技巧,活动结束时,每位小朋友都能独立完整地讲述一则小故事,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新手爸妈”们在线上集合,新华医院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沈理笑分享育儿经,帮助“新手爸妈”掌握科学的育儿指南。而暑期无法离沪出游的小朋友在“小眼看世界”活动中,“云游”泰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地,通过“小镜头”探索“大世界”……
这是区妇联为发挥好杨浦滨江儿童友好公共空间活动阵地作用,精心打造的又一重点项目。针对幼儿、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别的儿童需求,拟定服务方案,开设“绿丘宝贝趴”“弄堂小辰光”“梦想实验室”“友童之声”等四大板块活动内容,并通过资源链接建立社会与儿童之间的长效关爱服务机制,构建起家庭-学校-社区-滨江联动模式。项目覆盖0-17岁全年龄段的青少年,还将积极组建一支以服务儿童为特色的专家队伍,建立起“儿童+”系列活动项目库。
据悉,基于儿童友好社区示范区创建工作,区妇联正在积极优化配置、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努力为儿童营造一个环境友好、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滨江生活圈。
“终于能回家了,但特别舍不得”——帮迷途的孩子找到家人、找到家,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新衣服都帮你们收在包里了。回去以后跟着姐姐,好好生活……”
日前,杨浦区救助管理站社工李晖把三个少女送上前来接送的车,又大包小包地给她们塞了满怀。这三姐妹即将回到老家,与生活了4个月的救助站告别。
这样的场景,李晖经历过无数次。2011年起,杨浦区救助管理站着手负责全区困境儿童保护工作,2020年起,站内开始承接上海全市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任务。帮迷途的孩子们找到家人、找到家,是全站工作人员最大的心愿。
三姐妹是今年3月19日,由浦东新区救助管理站送进站的。其中最小的小萱(化名)年仅9岁,最大的小寒(化名)也不过15岁,个子刚及社工们的肩头。当时经核查,她们的父母因故失去监护能力,老家只有一个长姐,跟着亲戚生活,刚满18岁,在准备高考。这么一来,孩子们没人照顾,只得向救助站求助。
站里的社工们第一时间为三人安排了全面体检,并准备了一间独立卧房。刚开始,在陌生的环境里,三个孩子很不习惯,几乎不说话,也不出屋走动,尤其是小萱,神经最紧绷,连带着身体不适,时不时肚子疼。
于是,社工们第一时间带小萱去医院就诊,陪她吊盐水,并督促她按时吃药,持续了好几天。好不容易康复后,小萱又对核酸采样产生了紧张情绪,时常在每日常规的抗原自测或核酸检测时间段哭闹。每当这时,社工们就成了她的“家长”,拿出糖果耐心安抚,鼓励她完成采样。盛夏时节,社工还组织她们开展“每日阅读”打卡活动、“花样跳绳”等体育锻炼,并为小萱理发,让她清清爽爽地度过高温季。
期间,与孩子们交往最深的是社工李晖和沈聪。“孩子们来到一个陌生环境都会害怕,而我们能做的就是陪伴与安抚。”李晖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们发现虽然三姐妹容易紧张,但都是很懂事的。”
正如李晖所说,日复一日的关爱,终于让三姐妹敞开心扉。除了卧房,她们开始主动到多功能室看电视、玩游戏,还去游戏房玩拼图、积木。课余时间,她们就跟在社工叔叔阿姨后面,学着洗晒衣服,甚至在夜间帮忙给公共区域关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一眨眼,几个月过去了。上海疫情趋于缓和,三姐妹远在陕西的长姐结束高考,与救助站取得联系,希望把妹妹们接走,一起生活。就这样,三姐妹收拾行囊,准备踏上归途,有兴奋,也有不舍。“我们终于能回家了。但特别舍不得,舍不得这里的社工叔叔阿姨,也舍不得这间住惯了的小屋。”小寒说。小萱还把站里买的夏天衣裙单独收在一个小包里,随身带走。她说,以后还要经常拿出来穿。
一直以来,杨浦区救助管理站(未保中心)时刻把儿童冷暖和安危放在心上,及时为有困难的儿童解决问题,陪伴、鼓励孩子们快乐地度过这段特殊时光。
“童话未来”,先倾听后懂得——为孩子们的愿望打开更广阔的天地
“我希望多开展一些儿童活动,比如:绘画、做陶艺、户外篮球课等,丰富课外业余生活”“我认为可以组织小朋友做灯笼、剪纸,装饰小区公共空间”“我觉得现在杨浦滨江很漂亮,可以多开展一些户外活动,让大家听一听滨江以前的故事”……
近日,一场蓝精灵线下议事会在定海路街道儿童服务中心举行,走近孩子,倾听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就怎样设计出符合儿童健康成长需求的活动展开了讨论;蓝精灵议事会的小朋友们就自己喜欢的儿童主题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结束后,儿童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针对志愿者服务队和蓝精灵儿童议事会提出的想法和建议,积极整合资源、创新载体,策划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更多儿童参与。
然而,帮助孩子们实现愿望的不仅仅是社区,互联网为他们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杨浦区关工委推进互联网企业关心下一代工作计划于近日发布,包括基础提升、载体优化、品牌培育等三大行动,培育“乐·新”品牌项目、孵化“E路同行”赋能活动等九大任务。
2022年杨浦区互联网企业关工委重点项目同时启动,4家互联网企业关工委发布了首批“乐·新”系列项目。其中,乐教·新流量,由上海流利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关工委推出,用AI践行教育赋能,打造流利说APP“红色旋风”2.0版本,结合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更新英语口语频道课程,让更多青少年儿童通过学英语了解红色经典故事、了解党史国史,传承红色基因;乐创·新空间,由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关工委推出,助力杨浦区委老干部局优化“杨浦老干部”B站号运营,对账号推出的“五老”宣讲、红色故事等视频重点推荐引流,提高青少年群体的知晓率和点击量。协助策划关心下一代工作短片,力争共同打造主旋律出圈作品;乐享·新生活,由达达集团关工委推出,继续开展骑士子女教育帮扶等公益项目。
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企业关工委的成立是一次积极探索,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遵循互联网企业及青年员工特点,在工作内容、工作空间和工作手段等方面加强创新实践,不断激发关心下一代工作新活力;坚持注重品牌建设、坚持弘扬“五老”精神,锚定价值引领和立德树人,带动和推进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本版部分图片为资料图